張小平 林良夫
【摘要】高校教職工的紅色文化水平對于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進“雙一流”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文針對目前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動力不足、創新性不強等問題,從提高認識、建立考核措施等多方面探討了強化紅色教育的思路。
【關鍵詞】高校 教職工 紅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090-01
高等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能否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作為高等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和帶路人,高校教職工對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發揮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因此,加強對高校教職工的紅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的意義
紅色資源的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來看,紅色資源是全世界無產階級斗爭中形成的成果;狹義來說,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在建立和發展新中國的革命過程中反映出來的革命道路、革命精神及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及崇高精神的總和。但總的來說,紅色資源是一個由物質載體和精神內涵構成的紅色文化統一體,是對教育客體進行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的承載物。
紅色資源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和良好途徑,以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主要內容,激勵受教育者感同身受地去體會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能極強地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經濟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當今社會不可避免充斥著拜金主義和唯利是圖的思想,也出現了一些道德下滑和只以金錢為目的的冒進分子。高校教職工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擔負著教育能夠構建和諧社會的青年的偉大使命。加強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對于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加強以德育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應對社會多元化挑戰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提供了可靠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且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出一流人才,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建設。通過加強紅色教育,提高高校教師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對于推進“三全育人”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當前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提高了教職工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準,但隨著紅色教育的開展,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也迎來了不少的問題。對此,我們從教職工自身和紅色教育模式兩個層面加以分析。
1.高校教職工自身紅色教育的瓶頸
從高校教職工自身來看,紅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認識不足、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形式填鴨式等。
在認識上,很多教職工認為紅色教育主要針對學生開展,而忽略了自身紅色教育工作。此外,紅色教育屬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疇,不像科研、教學工作易出成果,面對上級考核和考評,紅色教育工作被放在無關緊要的位置,得不到教職工的重視。
在學習主動性上,教職工由于認識的不足,對紅色教育工作興趣不高,不能發自內心認同,再加上紅色教育的形式單一重復,高校教職工對紅色教育的興趣更加減弱,更多是被動地接受和應付。
在學習形式上,很多教職工只停留在灌輸式學習層面上,形式主義比較嚴重,達不到紅色教育的效果,不能深入體會無形的紅色教育資源和整合全部紅色教育的巨大優勢。
2.紅色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從紅色教育模式上來說,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紅色教育創新性不強、吸引力不足、針對性不夠等。
在紅色教育創新性上,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不能很好的隨著時代變化而創新,教育形式陳舊單調,更多地是去紅色資源地參觀或者瀏覽革命題材的影片和書籍,容易導致教職工學習形式疲勞和倦怠。
在吸引力上,由于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形式單一,而且紅色教育往往關注學習本身,而忽略教職工這個特色群體,不能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師需求,形式不夠豐富立體,吸引力大打折扣。
在針對性上,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應該是面對高校教職工而開展的一種思想政治的教育,盡管高校教職工的思想基礎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同個人因年齡、性別、生活經歷、專業方向等有所不同,他們對紅色教育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勢必有明顯的差異。而在開展教職工紅色教育的過程中,組織者在內容選擇、方式參與和途徑實施過程中更多是一籮筐式地統一進行,不能很好地契合高等教育發展中教師的成長和需求。
三、加強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的對策分析
面對新形勢下高校改革和建設的發展需求,為推進“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的開展應當得到充分的重視。從認識上、創新性等多方面改進,發揮紅色教育的獨特優勢,有針對性地做好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
1.提高對紅色教育必要性的認識。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精神寶庫,承載著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懷,具有極大的民族凝聚力。高校教職工應當提高自身對于紅色教育的認識,自覺加入到紅色教育的體系中來,提升自己的紅色教育知識范疇,同化紅色教育的精神訴求。
2.建立督促考核的激勵措施。針對目前高校側重科研論文的考核體系,應適當加入教職工思想政治水平的細分標準,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紅色教育作為一個考核部分,建立自上而下的督促機制,對提高高校教職工紅色教育程度提供一個外推力。
3.鼓勵紅色教育相關學術研究。高校教職工無疑是知識水平頗高的一個階級,除自身學科相關的研究外,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應鼓勵教職工應用學術研究的探索精神去分析紅色教育,不僅能夠發現紅色教育開展的新思路,還能激發高校教職工的探究精神,為紅色教育提供多維度、多方位的教育手段。
4.提倡教師學生的互學。相對高校教職工,學生的紅色教育開展得更為飽滿和及時,可以建立教師學生的聯動,高校教職工和學生互相探討、學習,利用學生的更為完善的紅色教育體系,達到教職工和學生紅色教育資源的共享。
5.建立紅色網站。為激勵高校教職工更好地接收紅色文化,紅色教育應當順應時代潮流。現代社會是一個互聯網社會,很多知識的獲取和傳播離不開網絡,高校應對紅色教育建立相關網站,保證紅色文化教育的時效性和廣泛性。而且,各教職工還可以利用網站里面的論壇版面,相互交流學習疑惑和心得。
參考文獻:
[1]張峰,夏蘭芹,馬爍.紅色教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開發和應用[J].赤子(中旬),2014(3).
[2]潘騰騰.試分析大學思政教育中紅色教育資源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6).
[3]張鵬程.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的哲學意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6).
作者簡介:
張小平(1990-),河南柘城人,浙江大學農學院黨政辦公室黨務秘書,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