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
【摘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了學生運用多元化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了這個能力,既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文概述了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決問題 多樣化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61-02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要求學生要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為指導,更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逐漸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新的火花,從而實現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采用多樣化的必要性
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探索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感受到發散思維的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通過長期訓練,建立正確的數學思維,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方式解決數學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同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和思路。這樣的思想和方法是沒有對錯的。教師應正確理解這些客觀差異,對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通過回答問題,在學生間進行獨立的辯論來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這種比較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找出最快最簡單的方法,而不是去判斷學生自身的智力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教學指導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數學老師一味地在教學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開展授課活動。學生只能被迫接受相關的數學知識,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課程改革后,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數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多元化能力。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引導作用。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好的數學教學不是交給學生問題的最終答案,而是幫助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教學是一個指導的過程。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學習情況,根據學習需要有效開展數學課堂教學。
三、創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載體,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運用多元化方法解決問題,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創造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有趣的場景,將他們沉浸到思維問題的狀態中,以深入理解和進一步運用知識,只要學生有了這樣一種積極思維的意識,就會找到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1]。例如,在講解小學數學《倍數與因數》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倍數,可以創造一個這樣的問題情境“小強有4本書,小李有5本書,現如今老師手上有21本書,那么教師如何對這些書進行分配,從而使小強手上的書是小李的兩倍呢?”當然,你也可以用班級的學生來代替題目中的名字。這樣就能調動學生深入思維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去解決問題。
四、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為學生思考和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數學知識雖說無聊,但也有很強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還是形象思維,往往很難理解數學公式和數學概念等知識,所以很多學生總是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這一點,聯系教學實際,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為教學資源,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生活與數學間的關系,從而重視數學學習[2]。例如,筆者曾經結合實際內容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數學問題:“我們班一共有34個同學,加上老師35個人,現在老師要組織你們去公園玩,但是面臨著租車問題,已知面包車可以坐6個人,小轎車可以坐4個人,我們應該怎樣租車,才能帶上所有的人?”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問題,答案有很多種。這種既聯系生活實際又具有開放性的題目,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非常有利,有助于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高效實施。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教師不僅要重視人才的培養,還要重視提高人才的素質。小學生是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數學教師通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教師要特別重視這一點,加強數學解題多元化的教學,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接班人,成為國家的強大支柱。
參考文獻:
[1]張龍.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34-35.
[2]史亞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求知導刊,2015(0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