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增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的高要求,初中的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音樂副科的重視度也有一定的提高,除了學生的知識和素質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初中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本文對這一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 音樂欣賞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211-02
音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即音樂的欣賞,教師要將音樂欣賞有效的融入音樂教學中,因音樂欣賞除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升音樂的審美力,還能陶冶情操。
一、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現狀及原因分析
初中音樂教師不能很好的了解學生對音樂的心理實際想法,教授的內容往往與學生喜歡的內容不相符合,會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具有優美意境的古典音樂,學生很難體會其中的涵義,沒有興趣和共鳴;學生自主性差,缺乏溝通交流,不能很好的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景;現代喜歡古典音樂的很少,大多喜歡流行音樂,即使這樣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認識也只是初級的對編曲、編詞、演唱者的了解,不能更加的深入,這種教學現狀的形成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是我國考試制度的影響,對音樂等不是考試項目的其他學科不予重視,認為將文化課學好就可以,忽視副科的學習教育,學生受這種心理及行為的長期影響也這樣認為,對音樂課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淡了。
二是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授課,不了解學生對音樂的實際需求,在課堂上自然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沒有興趣,怎么能更好的學習,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學生的欣賞水平、愛好、心理意愿等因材施教。
三是新改革的初中音樂教材即使音樂風格、體裁多樣,但不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不喜歡,自然沒興趣,更不會自動的學習。
四是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從課堂上的主導者到引導者、組織者的轉變,組織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音樂,對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反思,找出問題所在,及時解決,及時調整,以提高教學效果。
五是現在大多數學生都很喜歡流行音樂,但流行音樂很多都不適合初中生欣賞,歌詞內容消極、不健康,嚴重影響學生的音樂審美,必須要提高音樂欣賞的有效性。
二、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的措施
針對音樂教學的現狀,必須進行有效性的教學,對此提出了幾點措施:
(一)多媒體引入課堂
音樂是比較自由和抽象的,不能像其他學科一樣用統一的理論來概括,單純的講解不能體會音樂的實質?,F代信息化在教育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將多媒體引入課堂,與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創造音樂意境,聽覺轉換成視覺,視覺轉換成聽覺,刺激學生的感官,視聽覺相結合,將音樂的自由隨性發揮出來,更多的展開聯想,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體驗。網絡多媒體還可以以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等形式將人文地理、自然風光、民族風俗等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般的感覺,更利于學生對音樂本身的理解和感受,還能更好的發揮音樂才能,更加利于音樂的教學。
(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主要是讓學生體會作品當時的意境和情感,不同時代的音樂蘊含著不同的時代文化,它是隨著文明的發展而發展的,對音樂內涵的體會一定要準確,發現學生出現偏差后,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提示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對音樂的欣賞,可安靜聆聽、對比聆聽、帶問題聆聽,聆聽音樂一定要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陶冶情操。
(三)提高學生興趣
要想初中音樂欣賞課發揮實效,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興趣,沒有興趣,學生不愿意學,音樂欣賞課如同一個擺設。音樂欣賞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審美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在聽優秀的音樂作品時,教師要不斷的引導學生發現音樂的真諦,體會音樂的內涵,凈化心靈,激發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音樂與表演相結合的方式教學,調動學生的感官興趣。
例如:教師在音樂欣賞課堂上,不介紹曲目,只是讓學生先聆聽,了解作品的旋律和節奏,音樂播放結束后,將學生分幾個小組進行自由討論,確定是哪國的、使用什么樂器、樂曲的主題及意境等,在各小組討論分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文字、語言、動作、繪畫等多種形式來表達,這種課堂教學既能讓學生對音樂有深刻的印象,又能促進學生間的合作和主動性,學生更活躍,思維更加開放,對音樂的學習更有興趣,效果也會更好。
三、結語
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方式,增強學生音樂興趣及提高審美能力,努力提高音樂教學的成效,在音樂方面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建軍.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策略[J].初中音樂教學與研究.2013(06)
[2]劉麗麗.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音樂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