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雅楠
【摘 要】在實際演奏中,準確地選擇自動節奏是十分重要的。演奏者不僅要全面了解雙鍵盤電子琴中各種自動節奏的特點,還要知道各種節奏的風格特征、時代背景以及相關知識。只有這樣,在選擇節奏時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數。本文對這擇節奏時可以考慮的因素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雙排鍵;電子琴;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6-0075-01
雙排鍵電子琴的自動節奏中,包括多種風格的舞曲節奏、爵士樂節奏、流行樂節奏等。這些節奏型是研究設計人員根據一些舞曲音樂、爵士音樂、流行音樂,以及不同時期所形成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風格、節奏特點,經過典型化處理后形成的多種固定的節奏模式。這些自動節奏型都是以某種單元小節(如一小節或兩小節)進行無限重復的。它具有節奏感強、風格明確、易于掌握等優點。但是,在實際的演奏中,由于使用一種節奏型進行無限重復,難免會產生單調之感,為此,廠家還設定了一些填充節奏型和前奏、間奏、尾奏的音調,供演奏者隨時調用。演奏時只需輕觸相應的鍵鈕,就可獲得短暫的節奏變化,以彌補節奏無限重復造成的呆板。
一、根據樂曲的節拍特點進行選擇
在選用電子琴自動節奏時,首先要注意所奏樂曲的節拍特點,看它屬于哪種節拍類型: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等。此外,還要看樂曲中間是否有節拍的變化,變化后的節拍又是怎樣的。在確知樂曲的節拍特點以及可能有的節拍變化以后,再結合電子琴自動節奏的節拍類型選擇合適的節奏,注意不能將一首三拍子的樂曲,用四拍子的自動節奏來演奏,也不能將一首四拍子的樂曲,用六拍子的節奏來演奏等。
電子琴自動節奏的節拍數,多數是以13/4、4/4和12/8拍三種固定形式存儲的。而2/4拍子、2/2拍子也都一并設置在4/4拍的節拍中。因此,電子琴中2/4拍和4/4拍是可以通用的。而6/8拍子的樂曲,可用快速的3/4拍子代替,也可在12/8拍子的節奏中選用。
用12/8拍子自動節奏演奏678拍子的樂曲時,要注意抓住小節的強拍,相當于6/8拍的強拍,即第一拍(強拍)和第七拍(次強拍)。6/8拍子的樂曲用快速的3/4拍子節奏演奏時,要注意調節好速度。
二、根據樂曲的風格特征進行選擇
音樂的風格是多樣性的,在選用自動節奏時,要根據音樂風格的需要選擇節奏。演奏前,首先應該明確所奏樂曲是屬于哪種風格的音樂,是傳統舞曲、流行音樂、爵士樂還是民族音樂。然后再針對電子琴中的節奏風格進行選擇。每種自動節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征,演奏者在學習電子琴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各種節奏知識的學習,了解不同舞曲及各種節奏之間的在電子琴的自動節奏,不僅有不同節拍、風格的節奏,還有不同情緒、速度的節奏,這也是選擇自動節奏時應該注意的。如果樂曲是柔和、抒情的,就應該選擇適合該情緒的節奏型。而當樂曲是熱情強烈時,擇適的節奏也應該與其情緒匹配。電子琴的速度和音量是可以調節的,演奏時也可控制強弱快慢,這些都不影響對節奏的選擇,因為許多節奏型本身就限定了音樂的情緒。如塔蘭泰拉、迪斯科、硬搖滾、桑巴等節奏,都是屬于快速、情緒熱烈的節奏型,而小步舞、輕柔搖滾、慢速布魯斯等,都是屬于速度不快而又抒情的節奏,選擇時應加以區分。
另外,在使用電子琴自動節奏進行演奏時,還應注意節奏的轉換不能頻繁,因為多種節奏的頻繁轉換會使音樂風格和節奏風格變得雜亂無章。在演奏篇幅較小、沒有節拍變化的樂曲時,一般不需要中途變換自動節奏型。而當遇到篇幅較大,情緒變化較多,又有節拍變化的樂曲時,則可考慮適當變換自動節奏型。但轉換時需根據音樂的結構、風格、形象、情緒、節拍特點為依據。
在轉換自動節奏時要注意,有的可以靈活使用、互換使用,有的可以聯用,有的只能單用,還有的則不能聯用。所有這些都與某些舞曲特點和音樂的風格相關。一般互換和聯用都是在同一類型的節奏中進行。
如DISCO節奏一般是從頭至尾使用,中間不轉換節奏,而SWING搖擺、SLOWROCK慢搖滾,一般單獨使用,TANGO探戈一般不與其他節奏聯用。
有些風格的節奏不能互換使用。如3/4華爾茲丁(WAITZ)與6/8慢搖滾(SLOW ROCK),4/4進行曲(MARCH)與4/4(4BEAT)搖擺樂(SWING)等。這類情況較多,在這里不一一列舉。
在節奏學習的進程中,隨著知識的不斷提高,對節奏會有更深的理解,在選用節奏時就會得心應手,準確無誤。
三、結語
隨著電子技術和音樂的不斷發展,雙排鍵電子琴自動節奏的數量與種類將會越來越豐富,演奏時也將會更加方便。雙排鍵電子琴中自動節奏的存儲數量因琴型而異,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還在不斷變化。加上國際流行音樂潮流的變化迅速,節奏常常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張偉松.雙排鍵電子琴編曲音色美感選擇芻議[J].黃河之聲.2017(13).
[2]徐露.論鋼琴與雙排鍵合奏與其他合奏形式相比較[J].戲劇之家.2014(15).
[3]李超.雙排鍵電子琴的弦樂演奏技法[J].戲劇之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