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實況及這一專業目前所面臨的就業環境進行分析,進而探討播音主持專業在目前的就業環境下如何改進,才能改善播音主持專業的就業環境、提高本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等問題。
關鍵詞:播音主持;就業環境;人才培養;人才培養
自1963年中國廣播學院創立,招收了第一批播音專業學生伊始,播音主持及相關專業在高校蓬勃發展,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各地高校紛紛開辦播音主持及相關專業。這期間播音主持專業在招生、就業方面呈現蒸蒸日上之勢。但好景不長,隨著傳媒行業的日新月異,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就業形勢日漸嚴峻,由于過度擴招導致的教學質量下滑、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發展要求、學生綜合素質難以適應崗位需求等問題十分凸顯。這些問題的產生,使得原本紅火的播音主持專業陷入尷尬境地,如何分析解決以上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內容,增強畢業生綜合素質及專業素養、提高學生就業率低等成為播音主持專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播音主持專業概述
播音主持專業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具有播音學、主持藝術、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可以從事新聞播音主持及新聞報道、文藝節目主持、體育評論解說、雙語播音主持、影視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學與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廣播、電臺、影視、媒體及相關機構。1963年中國廣播學院創立,招收了我國第一批播音專業大學生,歷經幾十年發展,形成了以中國傳媒大學、山西傳媒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院校為代表的百余所專業院校,這些院校每年為社會培養大批播音主持專業學生,極大地滿足了廣播、電臺、影視、媒體及相關機構的用人需求。
二、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現狀
隨著廣播電視臺、門戶網站、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專業的播音主持類院校相繼出現,而眾多綜合類院校紛紛開設播音主持專業,截止到2016,擁有播音主持專業的211高校就有25所。這些都促進了播音主持專業招生呈現井噴式增長的態勢,播音主持專業契合了時代之需,迅速發展壯大。然而大幅擴招的背后也帶來了諸多問題。首先是師資力量不足,本專業博士學歷教師奇缺,造成有限的師資力量疲于授課,限制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趨勢不匹配,導致了很多高校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嚴重脫節,學生進入實踐層面后很難獨當一面;再次播音主持專業授課水平良莠不齊致使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兩級分化嚴重,或是復合型人才面面俱到,或是對專業領域一知半解、實踐能力不足,進而造成有的院校畢業生供不應求,有的院校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窘境;最后是教學設施老化,因播音主持在很多綜合類院校并不算是重點學科,因此諸如多媒體設備、錄音錄像設備等教學設施跟不上行業需求,這就使教師授課及學生學習受制于設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播音主持專業受制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造成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呈現兩極分化。
三、播音主持專業就業環境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魯景超教授曾經就本校7個樣本班為例(1963級大專班、1979級本科班、1991級本科班、1995級干專班、2001級本科班、2012級本科班和2014級碩士研究生班),對其就業情況進行分析。
從圖1顯而易見,自1963級的畢業生擇業100%選擇去電臺發展,到2014級碩士研究生66. 67%選擇在新媒體、教師、公務員等其他領域發展的轉變,間接體現了傳統媒介逐漸式微,而新媒體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畢業生的青睞。當然以上的調查研究,只針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畢業生,而一些綜合類院校的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受學校知名度和自身專業技能的影響,其在就業時對其他領域的選擇比例會更高些。
從1983年“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方針帶來了廣播電視業發展和繁榮的黃金時期,延續到1998年前后,諸如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四大門戶網站相繼誕生,再到如今新媒體勢力勢頭正勁,我國媒體環境發生了重大變革,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們的就業環境、就業渠道較之過去更加多元化,電視臺作為主流傳統媒體雖然仍是多數畢業生的就業首選,但新媒體日漸突顯的生命力及吸引力已開始影響著部分畢業生的選擇。過去,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畢業就直接進入在編工作崗位,如今隨著編制工作崗位的稀缺,以及社會發展帶來的會場司儀主持、教育培訓專員、網絡主播等新增崗位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播音主持畢業生,有了更多的就業渠道和方向,甚至有些畢業生,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成立工作室、培訓機構,播音主持學生的自主創業盡管困難重重,但相當多的學生披荊斬棘,取得很大的成就,新的就業樣態,大大緩解了播音主持專業嚴峻的就業形勢。
四、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
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緩解了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但是在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仍需進一步改革,以期培養實踐能力強、業務精湛,符合當下行業發展需求,又能引領時代潮流的高素質學生。
首先,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播音及主持基本功訓練。練好基本功是播音主持學生的立身之本,無論新媒體如何發展,播音與主持專業的根本仍然是高質量、高標準的播音功底及主持能力。夯實學生的播音與主持能力才能為其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奠定基石;
其次,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新媒體的發展,使實況直播、網絡直播等深入人心,這就使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必需擁有高度的思維敏捷度,因此在平時的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宜融入辯論賽、實況直播大比武等環節,這對提高學生思維敏捷度有很大的幫助;
再次,教授學生新媒體技能。在傳統授課中加入視頻制作、直播環節等技能,使學生利用電腦、手機進行口語小視頻編導、錄制、剪輯并上傳至相關網站,與觀眾直接互動,以此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
最后,積極與社會接軌,實行雙導師制教學。學校可以延聘資深媒體人作為校內榮譽導師,使學生可以在學校中就得到業界和學界的雙重教育,以期達到短期內提高學生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教學效果。
總結:為順應傳統媒介的改革,以及適應當下新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潮流,在播音主持專業教育中,積極融入播音主持行業新理念、新興元素,是改善專業就業環境、提高本專業就業率、培養專業復合人才的有效方式,就業是教學的直接反饋,教學是就業的根本保障,這個過程既需要理論指引,也需要實踐來驗證,是一個常議常新的命題。
參考文獻:
[1]魯景超.傳媒變局對播音主持人才培養的影響和要求:基于對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的問卷與訪談[J]現代傳播,2016年第4期.
[2]王繼陽.淺析當前我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3)150-151.
作者簡介:王越(1990.11-)女(漢族),四川眉山,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學學士,綜合科行政秘書,實習研究員、播音主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