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時昌
摘要:核心素養概念提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學科教學要緊跟核心素養理念的發展要求,注重對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的培養。就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數學圖形與幾何占了其數學內容的一大部分,因此教學教師要尤為注重該部分內容教學,立足于核心素養育人發展理念,全面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素質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教學;策略
引言: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在這一時期要注重陶冶學生的人文底蘊、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等。幾何圖形對于初步接觸的小學生而言是陌生的,對此要不斷激發學生對幾何圖形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實物或者模型直觀感受圖形,從而加深對幾何圖形的理解,同時要促進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形成。
1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涵及其主要內容
“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被公認為是核心素養的發展內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認為現階段任何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必須要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能夠直接反映該學科的特征;其二,需要具備普適性;其三,必須要具備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功能。
例如,抽象素養就明顯屬于數學核心素養的范疇當中,首先,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而來的,具有明顯的數學特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真理性,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抽象素養基本只能通過數學學科得到拓展。
2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分析
2.1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直觀想象培養
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讓學生能夠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更好地理解數學,這就是幾何直觀。小學一年級學生就簡單接觸到了圖形與幾何方面的知識——位置,學生通過對實際情境的觀察,認識某一物體的位置,能夠在頭腦中形成不同位置的表象,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不同的位置關系,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有趣的活動,領會圖形與幾何的不同意義,通過圖形與幾何教學,教師讓學生清晰地感受到物體的形狀、位置等,不斷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不僅對學生在今后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中有益,同時對日后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等知識也有很大的幫助,促進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
2.2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邏輯推理訓練
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分為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合情推理是從已有知識出發,通過經驗和直覺,從而歸納或類比或推斷出結果。
在教授正方形面積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長方形面積)探究推理出正方形的面積。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利于學生對事物的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等,同時也貫穿于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受益匪淺。
3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下的“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
3.1基礎知識教學要有側重點與漸進性
數學核心素養的第一層內涵在于能夠直接反映出數學的學科特征,即該素養能夠有效的體現出特定的數學思想、處理事物的數學方法以及數學的本質,而第二層內涵普適性則與不同基礎知識存在著直接的相關性。在小學數學基礎知識教學時必須要將不同的核心素養融入到不同的知識點當中,即基礎知識的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側重點。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充分調動自己以后的教學經驗,并通過創造性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進行圖形與幾何的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要在已有的數學基礎知識之上提升學生的空間概念,這是因為在圖形與幾何當中空間觀念不僅是最基本的觀念,同時也是最具有生長性的素養,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具有明顯的優勢。
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教學時,過去許多教師側重于對兩種圖形之間的對比,從而引導強化對學生的認識,這種教學方法明顯不可取。我認為需要采取以下教學策略,在進行三角形教學時側重學生對三角形基礎知識與基本屬性的教學,而在梯形的教學時則首先引導學生從平行四邊形轉移到梯形,從而使得學生的圖形思維可以得到發展,而不是單純的從兩種概念完全平行的角度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引導學生的空間思維發展,也就無法實現核心素養培養。
3.2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教師將數學圖形與幾何的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就能有效地簡化數學知識,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對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增加對現實生活中具體現象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很難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所以教師就可以列舉現實生活中長方體的例子,比如手機、桌子、樓房等,讓學生了解長方體的特征,了解長方體具有六個面,所以想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就必須對長方體的六個面進行詳細計算,從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提升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升。
3.3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想要提升數學課堂的活躍氣氛,加強學生對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掌握能力,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現狀,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微課、平板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如果適當采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動畫演示圓被半徑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組在一起形成長方形的過程,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借助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內在聯系,感受極限思想,學生就能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化曲為直”、“化圓為方”。
結語:綜上,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結合學科教學特點,不斷立足教學實際,創新教學策略,有側重點、有步驟的實施課堂教學。不斷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巧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圖形與幾何的知識,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毛學功,胡恒.多媒體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策略[J].數字教育,2017,3(04):77-80.
[2]張俊珍.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中小學數學課程銜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2):56-60.
[3]李萍.小學生空間觀念培養的教學策略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