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正爽 安嵐
摘 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時代下,現代傳播技術給廣播技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想要在競爭中生存就要提出有效的發展戰略?;诖?,文章以廣播技術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優勢分析,分別從電臺管理制度、網絡化平臺以及制播分離等方面詳細闡述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技術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0-0076-02
傳統的廣播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或者導線進行聲音的傳播,很多人在那個時代青睞于聽廣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媒體的興起,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電腦和智能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攜帶方便且小巧新穎,既有廣播的功能,也能觀看視頻。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廣播技術,所以廣播技術也應該順應當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尋找屬于自身的發展道路。
1 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優勢
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技術被稱為網絡廣播,經過變革后的廣播技術存在以下幾種優勢:
1)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技術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絡覆蓋的地方,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收聽廣播,傳統的廣播技術只能通過半導體和無線電波進行傳播,人們出行不方便,時間上也無法滿足要求。
2)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技術更加自由,互動性也更強,過去的廣播形式都是主持人一個人講話,觀眾收聽,毫無互動,聽眾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收聽,如果錯過了也沒有辦法回放收聽。而現在的廣播技術,當觀眾錯過了可以通過網絡重新收聽,節目更加豐富,觀眾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節目,很多電臺還會加強互動,觀眾在平臺的下面進行留言,或者采用微信平臺的方式在直播時間與主持人互動。
3)新媒體時代下的廣播技術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收聽方式,傳統的廣播,人們單方面進行收聽,整個過程難免無趣,新的網絡廣播技術使內容更加豐富,人們通過觀看和互動的方式使自己全然融入了廣播節目當中,充分發揮了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技術獨特的優勢[1]。
2 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策略
2.1 完善電臺管理制度
新媒體時代發展迅猛,想要讓廣播技術成功轉型,融入到新媒體時代潮流中,并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首先要從管理制度上進行完善:
1)建立完善的廣播電臺管理體系,整個體系要體現出規范化,嚴格要求節目的質量必須符合標準,只有質量得到保障,才會留住觀眾的同時吸引更多人收聽。一方面可以豐富節目的內容,讓內容涉及到各個領域,不同的人在該節目中都會聽到自己喜歡的,另一方面需要讓節目具有時效性,新媒體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時效性,一個新聞出現,人們會在最短時間內甚至是同時收到消息,無論是微信還微博都會第一時間將新聞傳遞給用戶,所以廣播也要有這個特點,才能不被其他媒體沖擊。
2)電臺管理人員需要將節目進行調整,對節目進行定性分析,每天播出的節目在哪一個時間段最為恰當,收聽的人大概在哪個時間主要是什么人群,經過分析后,某電臺決定在早間7點到9點時間播出早間新聞,期間還有生活咨詢和天氣情況,每隔20分鐘還會播報一次城市交通狀況,觀眾在收聽的時候還能夠得到幫助,尤其是上班族更需要收聽這種廣播,一般在下午的休閑時間,電臺可以播放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沒有時間看電視的人可以帶上耳機收聽,一邊休息一邊去聽[2]。
2.2 加強電臺廣播網站管理,構建網絡化平臺
現如今,各個媒體都有屬于自己的官方網址,電臺廣播也是如此,應該建立一個網站,廣大觀眾通過該網站可以收聽直播節目,可以收聽回放節目,還可以獲得更多關于節目的咨詢。很多網站開通了投票系統和互動欄目,觀眾會投票選舉出自己最喜愛的電臺節目,或者在互動專欄里將自己對節目的想法或者身邊遇到的事情與大家分享,其他觀眾紛紛留言互動。同時,網站還將內容擴大化,觀眾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電臺內容,所有的建議和意見可以在網站中提出,節目組成員根據意見進行改進。
許多節目會創建自己的網絡化平臺,加強高效率管理的同時,提高與觀眾的互動需求,對此,某電臺創辦了公眾號平臺,定期發布相關節目預告和關于節目的消息,還會舉辦各種互動活動,以一個小話題的模式發起互動,觀眾們在留言區進行流言,平臺管理人員觀看后選擇出精選流言進行公布。在節目中還會有相關有獎問答活動,觀眾將自己猜到的答案發送到公眾號當中,管理人員篩選后公布獲獎名單并且分發獎品。
2017年9月20日,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中曾經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舉辦了2017屆全球華語廣播網年度會議,海內外一共30家華語廣播機構和歐洲廣播等國際廣播組織的代表共同參與此次年度會議,探討廣播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早在2004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順應時代的潮流與發展創立創辦了全球華語廣播網,該廣播網站經歷了13年的發展,最早只有十幾家華語廣播機構參與,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市場激烈的競爭,最終根據自身的特色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如今廣播網站成員臺已經接近40家,遍布世界五大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閻曉明在致辭中說道,全球華語廣播網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領導,也離不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由此可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是順應了時代潮流的發展,構建了合理的網絡化平臺,從而為華語廣播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歷史使命。
2.3 制播分離,提高廣播價值
制播分離是當前新媒體時代下很多電視節目選擇的方式,電視節目為了讓自己的節目更加精品化,將節目錄制好以后精心制作,最后呈現給觀眾的時候是最佳狀態。所以,廣播電臺也可以效仿電視節目進行制播分離。對于節目分類兩個種類,一種是具有時效性的節目,例如新聞、交通和咨詢等節目,必須以直播的形式呈現給觀眾,另一種是經營類節目,例如綜藝節目或者評書類的節目,這些節目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完全不需要直播。
電臺可以將綜藝節目提前錄制,錄制好后進行剪輯,保證節目的時間長度在規定的時間范圍以內,同時還可以對節目細致化處理,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或者旁白信息,有個別不懂的地方幫助聽眾了解,從而使節目的價值最大化,播出的節目也都是精品化節目,人們聽到后會感受出節目組的用心。
南通召開了宣傳文化工作會議,會議中指出南通廣播電視臺部分欄目將探索試行制播分離制度。自從2014年以來,南通市的文化事業發展越來越繁榮,在全省第九屆“五個一工程”的評選當中,南通市有超過十部作品獲得了獎項,有超過100個項目會在接下來的發展當中推進,其中推進的項目重點內容就有廣播電臺將會采用制播分離的方式。要在堅持出版權、播出權特許經營的前提下,從有利于提升宣傳質量和效益的實際出發,在南通廣播電視臺部分欄目探索試行制播分離制度。南通廣播電臺的欄目將會更加精品化和大眾化,所有的節目會更加接近人們的生活,采用現代化設備和拍攝技巧進行錄制以后,廣播電臺將會創建一個高質量、高效率后期制作團隊,從作品的剪輯到包裝,最終呈現給聽眾的就是一檔精品節目。
對此南通廣播電臺欄目組特別加大了資金方面的投入,致力于廣播電臺的轉型,朝著更加先進的方向發展。最終,經過長達半年的節目制播分離制作與欄目組整改,觀眾在收聽到新的時候,南通市廣播電臺受到一直好評,許多節目成為熱搜重點,節目在邀請嘉賓的時候也開始邀請當下知名偶像和演員,無論是質量還是潮流度都符合當前新媒體時代下的大眾審美。
此外,除了制播分離,還應該借鑒國外優秀電臺節目的發展策略,將節目進行市場化營銷和社會化生產,在美國有的電臺的員工不到10個人,甚至只有2人或者3人,但是他們的節目很火爆,很受觀眾的歡迎,這是因為他們的節目一般都是從市場中買來的,這樣在極大程度上節約了成本。我國新媒體時代下,市場節目還不是很豐富,我國關于節目的營銷手段還不夠完善,但是節目的豐富程度足夠讓一個廣播電臺去購買,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節目市場的進步,去更多地創造出觀眾喜愛的節目。
3 結論
總而言之,在當今新媒體時代條件下,廣播技術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想要在未來的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獲得更多利潤,就要緊跟時代的潮流,迎接時代的挑戰,面對電視節目和網絡節目給自己帶來的沖擊,積極應對,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無論是從電臺管理制度上,還是從節目優化上,都要以觀眾為主,加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給觀眾帶來更加舒適的視聽享受,讓觀眾獲得更好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李庚珀.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新媒體研究,2017,3(2):27-28.
[2]米瑪白玉.新媒體語境下廣播技術的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2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