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摘 要:本文通過對柳州六中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梳理與簡介,闡述了通用技術學科要不斷充實課程內容,豐富課程體系,倡導多樣化學習方式,完善評價機制,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實踐檢驗的觀點。
關鍵詞:通用技術 核心素養 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1
2017年底,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中包括了最新的通用技術課程標準,新標準于2018年秋季開始執行。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等五個方面。從被評為廣西自治區創新實驗樣本學校以來,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及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下,我校緊密圍繞課程標準,加快課程建設,著力培養學生所必備的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養。
一、不斷充實課程內容,豐富課程體系
1.選擇體現時代特點、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課程內容
通用技術是一門基于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我校主要開設的課程有棉花糖機、創意書架、鐵絲陀螺、水火箭、投石機等20多個主題探究活動。可分類如下:
(1)培養技術意識方面的內容。例如,走馬燈、投石機、電腦主機箱拆裝等。學生能形成對人工世界和人技關系的基本觀念,形成技術的安全和責任意識、生態文明與環保意識、技術倫理與道德意識。
(2)培養工程思維方面的內容。例如,鐵絲陀螺、紙橋承重、筷子承重等。學生能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針對某一具體技術領域的問題進行要素分析、整體規劃,并運用模擬和簡易建模等方法進行設計并加以運用。
(3)培養創新設計方面的內容。例如,創意木器、創意臺燈、DIY遙控小車等。學生能在發現與明確問題的基礎上,收集相關信息,并運用人機關系及相關理論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符合設計原則且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構思方案并加以優化。
(4)培養圖樣表達方面的內容。例如,三視圖、龍骨拼圖、CAD制圖等。學生能識讀簡單的機械加工圖及控制框圖等常見技術圖樣,能分析技術對象的圖樣特征。
(5)培養物化能力方面的內容。例如,棉花糖機、水火箭、NXT機器人等。學生能能根據方案設計要求,能獨立完成模型或產品的成型制作、裝配及測試,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與創造能力,形成嚴謹細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
2.構建結構合理、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
我校依據《課程標準》,在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的基礎上,給課程內容注入新鮮血液,使課程體系得以完善。一方面考慮師資隊伍特長,另一方面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方案盡量簡明、操作簡單、材料易得,使學生在解決、驗證簡單的科學原理和課本知識的問題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提高技術素養。
二、倡導多樣化學習方式,完善評價機制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實現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統一,關注學生技術經驗的積累、原理的運用、方法的融合、設計的創新、技能的遷移、文化的感悟等。例如,通過搜集圖片或視頻展示創設情境;在QQ群內發起網上投票,指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交流討論;利用無線網絡搜集學生作品的圖片與視頻,反饋學習中的亮點與問題;課后請學生寫學習的收獲和體會發布到網絡上供大家交流。
案例:結構與穩定性——“筷子承重”項目教學簡介
活動任務:用5根一次性筷子搭建一個簡易的結構,把15公斤重的鐵餅穩穩當當地頂起來!高度不少于9.5cm。
材料與工具:筷子、熱熔膠槍、剪刀、裁紙刀、尺子。
教學方法:教授、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網絡交流。
任務1:基本知識的理解和工具的使用。理解結構的穩定性,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三個主要因素。學習新工具熱熔膠槍的使用和安全事項。
任務2:作品設計與制作。教師用實例講解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是相互關聯的,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討論,增大支撐往往形狀改變,重心也降低,引導學生從技術的角度去制定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完成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任務3:作品展示與評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作品展示,各小組推出最優的作品在班級進行展示,展示內容包括分享作品的設計理念、制作過程,對作品的自我評價,同學間評價與優化。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理解結構的穩定性,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三個主要因素。通過探究、試驗、討論、分析等方法學會分析實際問題,能對常見的結構進行分析,并動手改造和革新事物的結構,對結構提出合理化的設計。在探究試驗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學習樂趣,增強技術安全的意識。針對學習能力強,完成情況好的小組,我們又提出了用15根筷子搭建一個能站人的結構的新難題。
三、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實踐檢驗
通過多元化的項目教學,學生有很多的收獲和體會。有人學會了齊心協力、小組合作,知道了動手實踐的重要性;有人學會了變廢為寶,環保意識,節約資源;有人學會了克服挫折,反復思考,認真修改;還有人學會了大膽構想,創意設計,將方案最終實現。在對我校學生開展的通用技術課程學習情況調查問卷進行統計顯示,有6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激發起了我的創新意識;有70%的學生認為雖然不是高考科目,在該課程的學習上也充滿了動力;還有68%的學生認為懂得更多的技術知識,生活可過得很好。
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了創新實踐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提高了技術素養,收獲的結果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穩步提升。從2015年起,我校開始組建通用技術興趣班和科技社。2015參加了在貴港和北京舉行的“興華綜合科技運動會測試邀請賽”。2016年參加了在北京和桂林舉行的“首屆興華國際青少年科技運動會”,2016年11月參加首屆廣西青少年科技運動會,在2016年12月的廣西青少年科技運動會桂林決賽中,我校以兩金一銀的優異成績,位列中學組獎牌榜第一名,在2017年10月第二屆廣西青少年科技運動會,我校學生在螺旋漿風動小車以1.7秒的成績獲得第一名。
為將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我校計劃在課程學習中增加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等內容,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創意設計能力,感悟和弘揚勞模精神。展望未來,我們會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為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