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冬生 蔣蓮艷 陳造勛 溫中林
【摘 要】本文以廣西林業職業院校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從教師社會服務的組成要素人力資源、設施設備、技術資源、服務時間、服務對象進行方差分析,以 LSD 法多重比較,結果表明教師社會服務的組成要素之間存在差異,并提出要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加強教師與行業之間溝通;發揮教學儀器與設施設備的社會服務功能,增強社會服務的活力。
【關鍵詞】林業職業院校教師 社會服務 服務能力 提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047-02
服務能力是指為他人做事情、使他人受益的程度。也指一個服務系統提供服務的能力程度,通常被定義為系統的最大產出率(output rate)。林業職業院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的五個基本組成要素分別是人力資源、設施設備、技術資源、服務時間、服務對象。人力資源設置教學、科研、管理、培訓 4 個小項目;設施設備分為教學設備、科研設備、生產設備、交通設備 4 個小項目;技術資源分為專業、課程、教材、科技成果 4 個小項目;服務時間分為教育教學、教研教改、社會服務及其他 4 個小項目;服務對象分為產學研合、企業生產、提供技能型人才、提供員工培訓 4 個小項目。對這 20 個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人力資源是一個關鍵能力要素,設施設備、技術資源、服務時間、服務對象是一些輔助要素。提升林業職業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需要建立制定創新體制機制,實現五個基本要素的協調發展。
一、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調查對象是桂林林業學校、梧州林業學校、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林業專業教師及實驗管理人員共 140 位,占該林業專業職工人數 98.2%;文化知識與基本素質課程教師 30 人,崗位核心課程教師 80 人,專業素質拓展課程教師 25 人,實驗管理人員 5 人。
(二)調查方法。采用微信、QQ、學校網頁、學校紅頁網發送問卷,共發放問卷 140 份,回收 138 份,有效問卷 136 份。在線問卷內容有人力資源、設施設備、技術資源、服務時間、服務對象五大項 20 個小項目。滿意度評分標準 1-5 分,很滿意 5 分、滿意 4 分、一般 3 分、不滿意 2 分、很不滿意 1 分。
(三)數據分析。調查完成后,先對變量屬性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完善,將數據導入到 SPSS,分析研究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數據在符合正態分布情況下,對研究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較分析(LSD 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數據的采集。在林業職業學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滿意度調查方面,從人力資源、設施設備、技術資源、服務時間、服務對象 5 個大項目,每個大項目設計 4 個小項,共設計 20 個問題來進行調查分析。社會服務能力滿意度的均數為 3.11,其中人力資源要素滿意度(3.5-4.0)較高。詳見表 1。
(二)統計分析。采用偏度-峰度法對平均分值數據進行正態分析,教師社會服務能力滿意度偏斜度 -0.036,峰度 -0.036,偏斜度和峰值能控制在 ±1;平均值 3.11,中位數分值 3.00,眾數 3.00,中位數與平均數接近,教師社會服務能力滿意度之內,基本符合正態分布。從用圖形的形式來表達數據,數據頻數正態分布詳見圖 1。
(三)滿意度方差分析。統計分析個體之間相互獨立,各組數據頻數為正態分布,總體滿足方差齊性檢驗。方差檢驗對應的顯著性為 0.0293,小于顯著性水平 0.05,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總離差平方和 4.4230,組間離差平方和 2.1743,組內離差平方和 2.2488,對比組間離差平方和線性項為 0.6376。詳見附表 2。
(四)滿意度多重比較表(LSD 法)。LSD 最小顯著關數法,分析比較平均值、單因素 ANOVA 多項式對比,事后多重比較、方差同質性檢驗。對多重比較誤差率不進行調整,人力資源項目與設施設備、技術資源、服務時間、服務對象項目之間顯著性為 0.004、0.010、0.022、0.015,顯著性都小于 0.05 水平,說明人力資源與設施設備、技術資源、服務時間、服務對象有顯著性差異;詳見表 3。
三、討論與建議
(一)發揮人力資源優勢。人力資源項目滿意度均值為 3.75,是五個項目中均值最大,要充分發揮林業職業學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中人力資源的優勢。桂林林業學校和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林業工程設計、林業項目可行性分析、林業專業咨詢、林業政策法律服務、林業規劃設計等領域具有優勢,發揮現代林業技術、園林技術、園林綠化等基礎條件較好,專業人力資源豐富,開放平臺齊全等優勢,取長補短,合作共贏。激發職業學校教師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興趣,增強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主動性。
(二)加強教師與行業之間溝通,增進交流。服務對象、服務時間項目滿意度均值較低,為了加強教師與行業之間溝通,應充分發揮學校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協會理事職責,加強學校教師與行業企業及經濟社會應有的聯系和溝通,提升教師服務社會的能力。學校每年派遣林業專業課程教師參加中林政研(北京)科技中心、中科地信(北京)遙感信息技術研究院林業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組織的林業專項培訓,加強教師與行業之間溝通,有效提升教師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實施與管理水平,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通過加大參與協會活動,讓林業行業對學校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學校同時走出去了解社會需求,并通過請進來讓社會了解自身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服務潛能。
(三)設施設備共享。設施設備項目滿意度均值為 2.81,計算分值 56.2 分,沒有達到 60 分,說明學校設施設備用于社會化服務力度不大。為了加大設施設備的應用力度,學校應主動共享實驗室,共享設備,共享培訓中心,盤活實驗設備,為林業設計部門節約資金。學校設施設備是服務社會的重要載體,應發揮教學儀器與設施設備的社會服務功能,增強社會服務的活力。同時,學校應主動對接林業局、國有林場、市林業設計院、縣林業設計公司等,建立靈活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通過專業結構的優化、課程內容的更新、設施設備的升級換代,引導并促進教師關注產業發展、緊跟專業前沿。
【參考文獻】
[1]劉明星.地方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9)
[2]蘇付保.高職院校服務社會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柳州師專學報,2014(8)
[3]何宏華.提升行業轉制高職院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的探索——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5)
【基金項目】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立項項目“林業專業社會化服務的研究與實踐”(GXZZJG2015A043)。
【作者簡介】蔣冬生(1968— ),男,廣西桂林人,桂林林業學校高級工程師/高級講師。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