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摘 要:社會情感學習項目(SEL)是當今國際上關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內在質量提升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活動。該項目已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推廣和實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和廣泛影響。2012 年,社會情感學習項目被引入到中國,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但相比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我國學生社會情感發展現狀值得關注,然而當前的學校教育存在忽視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的情況。我國學校教育對此理應有所擔當與作為,有必要實施社會情感學習項目,這既是走出當前學校教育困境的現實訴求,也是學校教育發展的應有之義。
關鍵詞:社會情感學習 項目 經驗 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1
目前,我國已經在逐漸改變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尤其是從中小學開始對于培養社會時代和社會發展所需的綜合人才給予越來越多的重視,著重關注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友好的人際關系及自信心的培養。最近幾年我國的經濟在不斷推動發展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問題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其心理的健康成長及其重要的,在中小學實施SEL項目,通過學校管理的提高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是符合新時代教育的本質要求,以下我們著重就社會情感學習與教育質量提升展開探討。
一、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的興起、含義及意義
1.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的興起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很多研究專家一直把教育的重點落實在對學生個體的認知及思維的培養等方面,整體的教育狀態是認知教育占據主導地位,對于情感教育相對比較忽略,重教書輕育人是過去教育的趨勢和特點。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指標主要是智商。而從這么多年來教育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智商并不能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指標,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在向素質教育開始轉變,素質教育的出現讓人們開始把關注點轉向情感教育,進而就興起了社會情感學習,將情商作為評價學生成長的重要指標,這首先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戈爾曼提出的,社會情感學習對學生的成長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2.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的含義
社會情感學習是目前世界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由教育部和聯合兒童基金會2016-2020周期愛生學校合作項目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學生要學會認識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學會對身邊的其他同學進行及時的關心,當出現困難時可以給予幫助和照顧,要對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要承擔并且負責人,要與周圍的人建立起友好的人際關系,并且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維持,當出現問題時學會使用恰當的方法去處理解決。旨在開發學生獲取社會情感能力應該具備的態度,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巧。
3.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的意義
開展社會情感學習項目是要幫助學生恰當運用有效的方式去理解、管理并且表達個人生活中社會情感各個方面能力的教育。社會情感的學習是我國教育的內在要求,要想使學生可以全面發展要包括三個方面,即身體的健康、心智的成熟及情感的豐富。可以看出情感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是人全面發展的前提,教育的目的必須以人為目的,促使智力和情感的全面發展。社會情感學習是我國國內教育的現實需求,是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的必然要求。傳統的教育受唯認知論的影響,人們只是過度的關心和追求學習的知識及考試的成績,缺乏情感教育方面的知識,這對于學生的成長道路上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要想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必須加強社會情感學習,其有助于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抗打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互相關愛,成為有責任心、樂于幫助及勇于奉獻的良好精神品質。
二、社會情感學習與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對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
社會情感學習對于學校及學生都是非常有益的,其重要作用不可小覷,在情感上,其有助于學生可以適當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盡量將別人對自己情緒的影響降到最低,有助于培養學生處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處理產生的沖突及問題。就態度和價值觀來分析,可以培養學生具備更好的集體意識,在學校有更加強烈的歸屬感,道德方面更加健全,對于學習的熱情度更加高漲,并且信任尊敬自己的老師。從行為方面來看,人際關系中的沖突大大減少,更多的是友好的溝通交流,上課表現的更加積極,課堂參與度得到提高,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深刻的改善學習的態度。如果學生在實際中可以做到以上三方面的要求,那么學校對于學生基礎教育的目標就基本實現,基礎教育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社會情感學習與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對教師的要求
1.具備積極正面的社會情感能力
社會情感學習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自我、他人、集體認知,并且還要學會自我、他人、集體的管理。首先要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優點及缺點,對自己要有積極的認知,在日常的工作和與他人的交往中,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及不足之處,必須要有信心去做好這份工作,知道怎么做可以讓課堂效率更高,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對學生進行管理,對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具有信息。及時認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當出現問題時,要具備堅持不放棄的意識。對自己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后,更重要的是學會自我管理,充滿熱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將自我認知可以在實際教學中進行落實。另外要具備他人認知,面對眾多的學生,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這種差異,學會設身處地去為他人著想,主動去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及需求。對于學生的差異及不足之處,要具備一顆包容的心態去對待。要及時與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要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集體存在的重要性,并且做到遵守集體的規范,共同去維護集體的利益及榮譽。
2.轉變觀念,重視社會情感能力
基礎教育質量主要分為育人的質量和教學的質量,育人的質量首當其沖,比教學的質量更為重要,更有價值。所以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注重知識的教育,還要關注于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要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社會情感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所以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與學生共同進步學習。掌握教育的本質要求,著重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要充分認識到社會情感學習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3.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提升自身修養
人都是容易受周圍環境所影響的,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教師必須主動學習,積極地參與培訓,當自己疑惑或出現問題時及時向有關專家進行咨詢,請教專家的相關知識或經驗,更好的掌握社會情感的相關知識,進行專業學習的共同探討,與其他教師共同進步,促進自身社會情感能力的提升,并且要與學生積極的交流,主動去了解學生,滿足學生的要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關愛,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提高自身社會情感能力,進而去影響學生,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小青;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社會情感能力現狀與培養[J];教育導刊月刊;2016年01期
[2]田繼忠;赴英國“社會情感學習”教育考察報告[J];寧夏教育科研;201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