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節奏的生活總讓我們感慨任務太多,時間不夠用,而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基本成分——詞匯,如何長期記憶向來都是眾人的難題。本文旨在介紹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去幫助學生記憶詞匯的同時,更能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筆者通過“用新詞匯造句”的作業形式,有效提高學生對于生詞的掌握和記憶,又通過漁網式記憶法,擴大詞匯量的同時提升寫作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英語。
【關鍵詞】詞匯記憶;詞匯作業;漁網式記憶法;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張楠,上海中學國際部。
上海高考英語詞匯量4000、大學英語六級考試6000、托福8000,所有的這些數字逼得學生們拿起詞匯書,背誦、抄寫再默寫,從頭背到尾,又從后背到前,這樣的常規詞匯記憶方式是諸多中國人學習英語的常規習慣,但他們也抱怨時間不夠用,亦或是效果不好。筆者相信如何提高詞匯記憶效果不僅僅是面對升學壓力的學生和家長們每天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更是每位教師在長期的教學經驗中不斷探索和嘗試的重要課題。為響應市政府對中小學生課業“減負”的要求,筆者所在的教研組共同探討打造高效活力課堂的同時,更將這種理念融入學生的作業中,旨在幫助學生以較少的時間來獲取詞匯學習和記憶的最佳效果。
眾所周知,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方式是向學習者大量輸入目標語言(Krashen,1989)。多年的實驗研究結果也驗證了詞匯習得的最佳方法是將目標詞匯相互關聯起來,換句話說,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串聯起這些新詞匯,通過上下文意幫助學習者強化這些詞匯的記憶。然而每次學習詞匯都要通過一個專門的故事來串聯,這對教師提出了過高的要求,教師從時間和精力上來說幾乎不可能為特點的幾個生詞去撰寫適合學生能力的故事。
考慮到現實和理論相結合,筆者將編寫故事的實驗結果稍作改變引用到學生作業設計中。學生不再被要求反復機械抄寫新生詞,因為這樣的重復抄寫只能幫助學生記憶拼寫,就好比是從26個英文字母中隨機選取幾個字母背誦他們的排列組合,關于真正如何使用這些單詞,學生依然沒有概念。筆者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英英詞典,掌握英文含義,并了解生詞的詞性,在理解這個單詞釋義的基礎上采用合適的形式造句。故而,學生所需要提交的作業則是使用新單詞造句。學生在查閱詞典的過程中,會看到與該詞同一詞根的相關詞,因而每次學習一個新單詞的同時,也適當了解了這個新單詞的其他派生詞匯及其相應的用法。例如,implement是動詞(實施)和名詞(工具、儀器),拓展詞匯包括名詞implementation和形容詞implementary,學生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自主查字典學習其中的示例并自己造句:to implement a new polic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policy; the implementary period of the new policy; 以及作為名詞時,體會其與instrument、machine之間的區別。相較之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反復強調各個單詞的詞性和拼寫,這種課后作業的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的作業方法,通過造句的形式,將更有助于他們的長期記憶,相當于每學習一個新詞匯,學生其實學習或者復習了一把相關詞匯。同時也為課堂互動提供了更多素材,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課后所學,幫助教學班一起學習。所謂的“聯系記憶法”,即通過一個單詞去聯想記憶其他關聯單詞,雖有效卻往往刻意強調非關聯性單詞之間的聯系,不易維持長期記憶。倘若使用筆者推薦的這種詞匯作業方法,一個單詞派生出的其他生詞都像被編織在一張大漁網上,其內在的關聯幫助記憶,又可讓學習者在不同語境下靈活使用。該作業可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新詞匯,大量擴充詞匯量,對學生未來的自主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畢竟中學教育在賦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在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讀者或許會提問,為何筆者不要求學生抄寫字典上的例句,卻邀請學生使用指定新詞匯來造句?這樣設計的目的旨在幫助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撰寫一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句子的疊加,以及句與句之間緊密的邏輯關聯,配以合適的文體框架,一篇文章自然呈現。學生并不缺乏作文創意,但字里行間的語法錯誤比比皆是,而且反復出現同類型錯誤。試想每天布置學生撰寫作文,不僅學生的作業負擔加重,教師桌上的作業本也將堆積如山。面對幾十本的作文,教師很難做到細致批改。學生卻依然在繼續寫作,殊不知他們的作文中相同的錯誤在周而復始地出現。如果采用“使用新詞匯造句”的作業形式,老師就能夠針對學生的造句,進行精細批改,學生拿到作業反饋后,也能夠對照自己的錯誤進行總結。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糾錯本上記錄錯誤,在自我習作過程中主動避免類似于用逗號連接兩句句子、第三人稱后動詞未使用單數形式、或者一句話中同時出現“因為……所以……/雖然……但是……”關聯詞這類中文寫作中普遍接受但在英文習作中不通用的習慣。經過幾年實踐,筆者所在的教研組發現同學的寫作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同時,我們也在畢業學生中做了不定期回訪,不少學生表示通過該作業獲得了更為個性化的指導。
回歸課堂教學,筆者建議教師可以直接選用學生作業中共同的問題列舉講解,學生對于自己的創作往往更感興趣,通過“一起來找茬”的游戲,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盡管教育界從來未曾就詞匯和語法知識對于第二外語的閱讀理解有多大幫助下定論,但是這兩個語言學中的元素都被認為是決定第二語言流利程度的合理因素(Yamashita, 2002: 84)。”由此可見,如何強調詞匯和語法在英語語言學習中的作用都不為過。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精選詞匯作為學生的作業,一般而言實物性的名詞不被推薦,但是抽象意義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等實意詞則需要老師事先梳理成詞匯表,在每次不超過20個的作業量中,讓學生逐漸養成主動查閱、自我理解和積極創作的自學習慣。
綜上所述,在這個多元信息化的時代,如何引導學生利用好手中的資源去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作業在此過程中扮演著異常重要的角色。教師對于作業精妙設計和有效批改都將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Ge,Z.G(2015).Enhancing Vocabulary Retention by Embedding L2 Target Words in L1 Stories:An Experiment with Chinese Adult e-Learners.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18(3),254-265.
[2]Huang,S.,Eslami,Z.,and Willson V.(2012).The Effects of Task Involvement Load on L2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A Meta-Analytic Study.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Vol.96,No.4,544-557.
[3]Jenkins,J.R.,Stein,M.,and Wysocki,K.(1984).Learning Vocabulary Through Reading.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Vol.21,No.4,767-787.
[4]Krashen,S.(1989).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3(4),440-464.
[5]黎智學(Li Zhixue).英文詞匯邏輯記憶法——高中3500詞[M].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6]Yamashita,J.,2002.Mutual Comprehension between L1 Reading Ability and L2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L2 Reading Comprehension.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Vol.25,Iss.1,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