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梅 趙開明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的改革,當代學生的素質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育不再追求傳統教學的理論授課,小學數學教師對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練習的設計也格外重視。很多教師都認識到,再完美的理論應用在實踐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錯。所以,將數學理論應用于實踐——練習,就顯得十分重要,可見必須注重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有效性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的理念已滲透到了教學的各個層面,滲透到了每節課的練習設計之中 。但認真思考每一節課堂,我們還是會發現諸多的問題,比如練習單一化,相似題目重復啰嗦,要想考好試,必須多做題的思想只增不減,讓學生越來越怕,越來越厭倦學習。因此,基于對練習重要性的認識和練習現狀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練習活動”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課堂有效練習的探究與實踐”的研究。旨在通過研究,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重要的教學理論
教學理論認為:教學的基本功能,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的一種活動。它最注重的是效果,強調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毒害學生的活動。如何讓一堂課有效呢?主要表象在以下幾個方面:
(1)看學生的學習是否進步了,思維是否得到了鍛煉?
(2)學生是否主動、積極和自覺耳朵參與到學習之中。
(3)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有意義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即進行了知識的遷移,把新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有意義學習一發展學生的思維為目的,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全身心的投入,達到身心與靈魂的和諧。
3、角色理論
《課標》提出:作為教師應該是一結束薛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老師要走進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著眼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活動的視角,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有效數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活動組織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舊知導入練習的策略研究
“導入”顧名思義,是把從學生課前狀態引導進入上課狀態。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策略研究
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導向是實現練習課目標的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在思維方式上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分析、推理等抽象邏輯思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對直觀性不強的數學往往缺乏興趣。
3.新知反饋練習的策略研究
“新知”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新知”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在思考探索中學習新的知識,掌握做題的技巧。
4.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策略研究
認識事物的規律總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所以在生態課堂練習中教師要根據教材本身的邏輯性、學生認知的有序性,一步一個足跡,逐步提高練習難度,先由基本題訓練發展為綜合題運用,最后進行拓展題嘗試,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真正做到懂、會、熟。
5.綜合實踐練習的策略研究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對資料的搜集、學習和分析,了解國內外關于農村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最新進展和研究狀況,掌握關于農村中學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的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實驗初期)
2.問卷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當前我區小學學數學生態課堂的現狀進行研究,以分析情況,采取對策,明確實驗重點和難點。(實驗初期)
3.經驗總結法。
采用經驗總結法,及時分析課題研究中的成敗得失,梳理、總結、整理成果,形成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積極推廣課題研究成果。(實驗后期)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1.在我校所有數學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明白了在課堂中如何設計纖細才是有效的。課堂上,上完一節新課,設計的練習要有梯度,教師講解練習時要有技巧,上完一節課后,教師學會反思、總結,基本上實現了研究的預期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我們找到了一些基本規律,比如怎樣批改作業才能讓學生不喪失信心,怎樣批改作業才能讓學生通過有效的練習得到提高。
3.有效練習的設計,從實際讓學生達到了減負。實現了學生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展。
4、通過研究,根據我們研究所得,我們把好的案例進行收集整理,并交流了心得,撰寫了論文。
七、研究反思與設想
(一)取得的成績
通過我們將進一年半時間的研究和總結,我們除了取得上面的成果,我們覺得還有以下收獲:
1.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這一課題在我校數學組一經研究,讓我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督促我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2.促進了教學相長。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是一個整體,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老師的精心指導,教師的進步離不開學生的“錯誤”,讓教師明白自身的不足,從而督促學生不斷進步。
3.讓教師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題研究中。
4.結題不息題。
(二)在此次研究中,讓我明白在教學中遇到問題要和同事及時探討,不斷進步。在此次研究中雖然收獲頗多,都是同樣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學生掌握知識的力度不同,但是學生所做的練習是一樣的,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讓學生分成幾個階段進行有效的練習,導致學生在新學知識后,老師不能根據學生的而學習差異給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結果讓學生差異越來越嚴重。課題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一課題雖然已經告一個段落,但是它的實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對得起此次研究。同時希望得到教育專家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