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堂課,無論課型如何,無論用何種教學媒體,要使課堂生動,關鍵看教師對課堂提問是如何設計的。問題設計是一堂課的核心,因為問題的設計決定著教學的方向、順序以及教學目的,問題設計關系到學生思維活動開展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著教師本節課教學的效果,設計好的“問題串”是關鍵,好的問題串能串聯一系列知識點,有利于突破核心思想和教學的重難點;好的問題串,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在過程中形成思想。
關鍵詞:探究;高中數學;問題串教學
1、前言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這不僅是教學方法問題,而且是關系到培養學生具有什么樣的能力的問題。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利用“問題串”形式教學,可以啟發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聯想能力,使其順利解決數學學習上的困難。
2、例談探究式教學中“問題串”教學
數學教學離不開數學解題,然而解題并不是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在問題引領下,激發心智,驅動思維,促進數學能力的提升、數學素養的提高。如何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實現優化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發展呢?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串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踴躍探究,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了例題的作用。
教學案例:已知 則 的最小值為 ____________.
解題說明:該題是一道二元代數題,對于一般學生來說,真正能獨立做出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此時的設置問題一步步引導啟發,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該題是多元(二元)的,首先要想到的是能否消去部分“元”,為此設置:
問題1:多元最值首先想到消元,怎么消元?得到: ;帶入所求式子后得到一個“繁分式”,緊接就“繁分式” 著給出.
問題2:如何將“繁分式”變成普通分式?教師引導學生一起采用分離常數得出: ;出現了兩分式和的問題,緊接著,
問題3:兩個分式的和求最值用什么辦法去解決?此刻,觀察分式的特征后給出
問題4:兩個分式的分母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得到: 這個關系,順其自然的想出換元法, ,換元后的兩個變量 與 滿足 與 無關的定值條件,該題就轉化為:“已知 ,求 的最小值 .”
問題5:該題能采用何種解題方法?(提示學生“基本不等式”中學過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采用“1”的代換來解題,由 ,進而就得到:
(當且僅當 時,等號成立).
問題6:該題能否一題多解?教師引導學生,并給出上述得到的一個普通分式 ,進一步變形為: ,對 分析,發現 乘以 后,由柯西不等式得到: ,得出 ,故 .
問題7:以上哪個條件不能忽視?
為此,完成了該題的講解,設置“問題串”來解題,層層遞進,逐步啟發學生去探究,得出結果。所以課堂上我們老師不但設計問題串要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被動學習局面,引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3、運用“問題串”教學的啟發和體會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問題串”啟發教學,能加強數學知識內涵的深入理解與準確掌握,因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任何問題設計都要圍繞教學目標,并且結合學生實際、教學內容以及重難點進行,不能隨意、缺乏針對性。
采用“問題串”教學,能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教師在設計“問題串”時,每一個問題都要清晰明了,不可含糊,問學生什么,并期望學生回答什么都有明確的方向。否則,會使學生感到茫然,對題意理解不夠透徹,所以設計問題應該避免提出模棱兩可的問題。
此外,在課堂探究某個問題時,“問題串”教學能有效處理重難點及易錯點。為此,教師應立足教材,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想學生所想,把問題的難點、易錯點精細化,清除學生學習路上的障礙,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收到顯著成效。如何突破重難點是教師在備課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難點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的知識儲備少,遷移能力欠缺,沒有感性認識,教師直白地講解,學生不容易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但是如果創設與之相應的有梯度的“問題串”,將難點知識分解為許多小問題,引導學生從基礎題出發層層深入,步步逼近,則會有另一番課堂景象。
參考文獻:
[1]劉智強.用“情境+問題串”引導數學課堂教學[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0(4).
[2]卓杰.高中數學高效教學之“問題串”[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3(10).
作者簡介:郭銀萍,女,河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2016級學科教學(數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