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洪
摘要:結合當前的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發展情況,應該在科學課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個性,可以通過自制教具學具來提升探究的效率,利用巧設經典情境以不斷激發探究的興趣以及鼓勵學生進行猜測來培養質疑的品質,希望有助于農村科學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科學課程;自主學習;探究教學;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素質教育則是教學改革所關注的重點,教學中應該重視小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能積極有效地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將學生態度轉變為主動性學習,符合新課標的各項要求。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通過自主探究教學改革,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了小學生的探究能力。經過統計調查,在開展農村小學的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探究教學的表面化嚴重的問題,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得不到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部分教師并沒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培養,學生并沒有足夠的主動權[1]。所以,結合農村小學教學特點,應該充分重視科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結合教學內容實現學生在科學課程的主體地位,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活動,保證實現科學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預期要求。為進一步做好農村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工作,應該重視相關的教學方法以及策略方面的創新。
1、通過自制教具學具來提升探究的效率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科學課程中相關的教具或儀器,來開展相關的科學課程中的探究活動。考慮到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在經濟條件收到一定制約的影響下,難以有效配備相當豐富的教具以及儀器,部分農村小學并沒有緊扣教材內容的配套教具,難以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的實踐性內容得不到鍛煉,難以開展必要的實驗活動,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在開展農村小學的科學教學活動中,則應該從實際情況重復出發,結合相應教學內容,在充分利用理解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資源,利用豐富的動植物等來實現自制教具。
具體的探究環節中,盡管城市中小學有著豐富的教具以及器材來開展實驗活動,但是,農村學校在自然生態環境方面有著獨天得厚的優勢,應該充分利用好這部分豐富資源,能有效保證為學生開展科學學習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比如,在進行“觀察動物”或者“觀察植物”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的教材內容,選擇學生去野外實習,能更加直觀地去尋找大自然中的相關動植物,便于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在進行《做一個生態瓶》的學習中,可以從村里的池塘附近,找到相關的動植物進行生態瓶的制作,并將其帶入課堂教學中,這樣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刺激他們進一步去探索未知領域的事物,在此引導下,學生愿意主動去參與課外活動,自己去進行各式各樣的生態瓶的制作,為今后的體驗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進行《蚯蚓的選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方便從生活中的池塘、地溝、田邊找到蚯蚓進行研究。通過相關的課程實踐,能有效激發學生們的探究精神,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通過有效利用好農村資源優勢,保證實現農村科學課程的高質量要求。
2、利用巧設經典情境以不斷激發探究的興趣
從小學生的實際身心特點入手,結合相關的實驗內容進行不斷的優化處理,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處理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因此,為保障學生能夠體驗到快樂學習的目的,則應該進一步保證其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進一步從內容出發選擇具有較強趣味性的內容融入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應用魔術法、懸念法、故事法、游戲法等方式來進行情景創設,鼓勵學生能夠結合問題進行探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比如,在進行《磁鐵的磁極》的學習中,在導學環節中,首先進行了小魔術表演,通過極相互排斥來的原理,經過展示卻顯示了不是磁鐵排斥的現象,這樣學生就帶著小小的疑惑開始了本節課的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來學習,往往能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樣,學生容易形成良好的安全感、愉悅感,能敢說、敢做,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才是經過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通過實驗活動,盡管不可能保證每一次都成功,但要幫助學生分析失敗原因,鼓勵他們繼續開展科學探究實驗,不斷改進方可獲得成功。
3、鼓勵學生進行猜測來培養質疑的品質
根據相關的心理學表明,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中,不可忽視猜測精神的作用。猜測對于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往往則是表現在原有知識體系結構中,結合自身經驗而得到的直覺判斷過程。一般來說,學生開展有意義的猜測活動能保證想象力得到鍛煉,有益于深度開展相應的探究訓練。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積極思考,土地被侵蝕和什么因素有關系呢?電磁鐵磁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呢?種子發芽需要什么條件呢?等等,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來進行判斷猜測,而教師應該以鼓勵和表揚為主,通過平等民主的交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有益于后續課程的學習。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來盡量闡述清楚猜想預測的理由,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品質。
4、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農村小學的科學課程教學中,應該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處處從學生角度來考慮進行課程優化設計,同時,發揮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勇于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提升相應的綜合素質能力。實際教學中,則應該保證學生具有充足空間,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科學課堂教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倫鋒.農村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現狀調查[J].科學咨詢,2016,41.
[2]任馳.對農村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現狀的思考[J].文學教育(中),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