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李穎俠 佘宏靚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結晶,在歷史的傳承中組成了中華民族文化,民族傳統體育對促進學校體育的創新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簡單介紹了我國學校體育的現狀,探析了在學校體育中引入民族傳統體育的作用,指出學校體育對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實現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活動的耦合路徑提出建議,以補充學校體育教育,豐富學校體育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內容的多樣化發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學校體育 耦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172-02
民族傳統體育是指具有民族特點的體育活動,其在人們的勞動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在民族的遷徙發展中,民族傳統體育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校體育教學借鑒的內容。
1 學校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
1.1 學校體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主要包括:體操、田徑、球類等內容,主要是競技型的項目。這些體育教育模式雖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認知素質與行為素質,特別是不利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為集體化、形式化、競技化的特點,忽視和未能很好的普及民族傳統體育內容中強調的心理感受和民族情感的培養。
1.2 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
首先,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設置不平衡,主要是與武術相關的太極拳,也有少數學校開設散打和健身氣功,還有學校開設毽子、射箭等民族特色項目,總體體育項目單一;其次,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師多是武術專業,從而在教學中缺乏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與實踐經驗,師資力量薄弱阻礙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最后,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內容理論基礎薄弱,加之學校對民族傳統體育不夠重視,多是選修課,嚴重影響了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2 學校體育引入民族傳統體育的作用
2.1 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與特性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歷史悠久,來源于人們的生活、生產實踐,既是學校體育的組成部分,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有著豐富的人文特點。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特性主要表現為具有趣味性性強、可操作性強、健身效果好、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特點,有著廣泛的傳播性和普及性,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現代競技體育場地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和推廣民族傳統體育,不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而且對傳承民族傳統文化起到促進作用,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激發青少年學生的體育興趣。
2.2 學校體育活動引入民族傳統體育的作用
首先,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引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例如武術、踢毽子等,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容納的學生人數不受限制,有助于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其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現代學校體育不僅起到替代、補充和完善的作用,而且還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主動性,豐富現有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投入到體育活動中,提高教學效果。
再次,民族傳統體育的特性包括觀賞性、娛樂性、操作簡單的特點,例如毽子、沙包、跳繩、花炮等這些傳統體育活動項目,運動器材簡單,老師和學生可自己動手制作,同時對教學練習場所要求不高,凡是學校空地便可開展體育教學。此外,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的運動技術容易掌握,比賽方式靈活,學生在活動中既可以體驗運動的愉悅,又可以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
最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參與方式主要分為競技類與表演類,其中競技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例如龍舟比賽、搶花炮、射箭等,多是在民間傳統節日中組織開展的體育活動項目。判定結果的方式與現代競技體育項目相似,都是根據參與者的技術好壞、配合默契程度、身體素質等等判定結果;表演類項目多是來源于古代,例如雜技、武術這些項目,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與現代體育運動的訓練方向一致,都是針對速度、力量、靈敏、平衡等身體素質的練習。將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學校體育活動中,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有效地增強學生身體替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還有助于弘揚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3 學校體育對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性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的不斷創新變革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已適應民族發展的內在需求,從而延續發展至今。
不過,在現代學校體育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越來越少,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傳承。由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體系落后,單一的依靠局部地區傳承并不利于民族體育精粹的普及與發展。
4 關于實現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活動的耦合路徑
4.1 調整改革體育教學內容
首先,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選擇符合中國多民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材課程,遵照學生成長發育規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優先選入教學中,培養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其次,培養專門的民族傳統體育教育人才,為傳承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儲備力量,建立系統科學的課程體系,借鑒其他成熟的教學方式,構筑獨具特色的體育課程;最后,完善和加強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教師體育業務的學習和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文化品位,將先進的課程理念融入到學校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2 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是來源于民間,與地域環境、生活習慣、區域經濟等緊密相連,對此從這些方面調查分析,搜集素材全面研究民族傳統體育,根據當前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結合實際需求靈活應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促使教學內容更科學有效。
4.3 普及民族傳統體育
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借助政府、媒體等渠道大力宣傳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使更多的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價值和功能,讓學生投入到民族出啊溱潼體育學習中,民族傳統體育方式種類繁多,馬術、秋千、賽駱駝等這些項目在學校體育課程中并沒有出現過,因此學校要加強體育課程管理,增加開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豐富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避開缺乏安全性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例如走鋼絲、格斗、馬術等,選擇教學項目應遵循鍛煉與學習為主,方便教學項目的開展與實施。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來源,更要就項目進行民族分類,指導學生正確的實踐方式方法。
5 結語
在學校體育活動引入民族傳統體育,有助于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增強國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感。本文分析學校體育教學與民族體育的現狀,就如何實現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活動的耦合提出相應的對勁,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參考文獻
[1] 李硯東.民族傳統體育走進學校體育教育的思考[J].職業技術,2015,14(6):41-43.
[2] 翟金英.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3):168.
[3] 毛振明.體育教學內容的分類方法[J].體育學刊,2012,9(6):8-11.
[4] 張朋,鄭小鳳,萬宇,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路徑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7(4):60.
[5] 朱立新,趙洪波,李耀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大學生校園體育活動的文化契合[C].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2012:35.
[6] 王道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的契合[J].教育界,2011(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