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

[摘? ? ? ? ? ?要]? 國際貿易課程是物流專業學生了解國際貿易基礎理論知識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該課程知識點多,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利用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教學平臺,通過整合課程現有教學資源創建國際貿易網絡課程,以期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 ? 鍵? ?詞]? 國際貿易;信息化;網絡課程;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66-02
國際貿易課程是物流專業學生了解國際貿易基礎理論知識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該課程知識點多,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該課程不僅是后續物流專業相關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是物流專業學生考取單證員證書的重要課程之一。我校的這門課程是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學期開設,作為物流專業零基礎的學生,學習國貿的基礎知識難度較大。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降低新生學習難度,本人充分利用當前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教學平臺,通過整合課程現有教學資源創建國際貿易網絡課程,以期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學資源的整合
本課程基于工作過程,以一個真實公司的一筆完整的出口業務為背景,安排一系列工作任務,使必修知識在一個個任務的驅動下依次展開,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結合任務背景,本人將教材內容劃分為貿易前、貿易中、貿易后三個模塊進行教學。其中貿易前的主要內容為:項目一,國際貿易綜述(側重貿易導入及基本概念、貿易的產生與發展);項目二,貿易準備(側重合同條款內容,有任務一品名、品質、數量、包裝;任務二價格;任務三運輸;任務四保險;任務五貨款收付;任務六檢驗、爭端、仲裁與理賠)。貿易中的主要內容是:貿易談判磋商(任務一磋商程序,任務二簽訂合同)。貿易后的主要內容是:合同履行。因此,搜集并整合與三大模塊內容相關的教學課件、章節習題、試題、微課、網絡視頻、網絡資源、實踐主題活動、實際案例等多種形式的課程資源,用于國際貿易網絡課程的建設。
二、網絡課程的建設內容
根據資源庫的建設思想,搜集、制作、整理及編排與國際貿易課程內容相關的輔助教學資源庫,建設中的國際貿易課程輔助教學資源庫是以文字、圖形、視頻等形式進行總體規劃建設,體現若干個工作過程及其基本原理。將搜集整理的資源進行計算機網絡化處理,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結合國際貿易課程的要求和特點,構建國際貿易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的系統模型。該模型針對國際貿易課程的理論授課(理論性)、實踐活動(實踐性)、課程考核三個環節,整合和完善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形成了理論教學部分——貿易前、中、后的理論知識,側重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的教學;實踐教學部分——貿易合同、發票、提單等單據的填制,不僅作為國際貿易課程的實踐活動,還可用于外貿單證實務課程的教學;鞏固提高部分——各章節習題、測試題、考試題、單證員考證復習題等,不僅用于測評學生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也可用于外貿單證課程和單證員考證的練習與復習測評。(見下圖)
三、網絡課程教學組織形式
學生提前自學,明確內容;在線答疑,講解重點;在線測評與反饋,強化知識、鞏固提高,以此達到教學目標。
(一)小組提前自學
本課程的教學是根據教材編排的實際工作過程在任務驅動下循序漸進地推進,網絡課堂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在每一個教學任務的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根據班級人數、學生性格特點、學習基礎情況等因素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每組設立小組長,主要是協助教師管理小組成員的學習。組長組織學員進入網絡學習平臺理論教學模塊進行網絡預習,預習完成后組員匯報、討論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完成預習作業并填寫預習情況反饋表。教師及時查看各小組預習情況反饋表,將學生認為的重點、難點進行匯總。
(二)互動答疑
教師根據學習小組預習情況反饋表了解學生課前的預習難點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在教學上有的放矢,詳略得當,充分利用交流討論功能區實現在線輔導答疑,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之處,解決更多問題,提高教學效率。
(三)在線測評與反饋
前兩個步驟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之前就基本掌握了重點知識,教師課中的講解主要是突破難點,課后教師再次進入網絡教學后臺發放電子試卷,學生完成在線測評(知識重點、難點)。與傳統紙質測試相比,在線測評在學生提交試卷后,能夠通過后臺數據了解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僅節約教師批改試卷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后臺測評數據一目了然,準確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以“交易磋商過程”為例闡述網絡教學的應用
國際貿易中的交易磋商過程是公司商務談判的重要內容,因此,學生先要掌握交易磋商的環節有哪些,每個環節的重點內容是什么,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交易磋商的四大環節:詢盤、發盤、還盤、接受,其中發盤和接受是一項交易必不可少的兩個環節;有效發盤的條件、發盤的撤回與撤銷;實質性還盤。教師可將任教班級學生分為8組,每組4人,設立組長一名。首先布置小組合作完成日常購物情景劇的任務,然后小組成員進入手機APP“學習通”自學交易磋商的相關知識點及視頻,結合情景劇探究完成平臺的預習任務。教師及時查看后臺數據,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分析整理學生預習過程中錯誤之處涉及的知識點。本人發現學生對有效發盤的條件、發盤的撤回與撤銷的知識點較為難懂,因此,教師整理學生的知識難點,以在備課中突破難點。
課中講解:首先請小組代表展示日常購物情景劇,由此引導學生將情景劇中的詢價與詢盤對接、報價與發盤對接、討價還價與還盤對接、交易達成與接受對接,便于學生對交易磋商環節知識點的理解,從而結合生活實際掌握重點知識。因學生通過平臺的預習任務已了解到難點所在,因此,教師通過再次播放平臺視頻,邊播放邊講解發盤的特點,從而掌握發盤的有效條件,對發盤的撤回與撤銷,教師引用QQ消息在發送后若反悔或想更正,補救的方法便是2分鐘之內可撤回的功能和微信消息的撤回功能幫助學生理解發盤的撤回等知識點,從而突破難點,掌握知識。對還沒有理解的少部分學生,教師通過進入網絡教學平臺利用討論交流功能區和學生進行答疑輔導,互動交流。最后,學生進入手機“學習通”完成教師布置的關于課堂重難點知識的題目,檢測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對難點知識的理解情況,教師查看平臺大數據對學生掌握理解情況進行反饋。同時,學生課后進入“學習通”第三模塊知識技能鞏固提高部分,完成單證員考證鏈接題目,教師課后利用平臺大數據查看學生的完成情況,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五、國際貿易網絡課程的應用思考
在應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現代網絡教育技術的特點:媒體容量大、轉換快、交互性強,能夠很好地擴充課堂教學內容容量,提高教學效率。但本人發現其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足之處。
(一)有利方面
1.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專業教學。國際貿易教學資源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因此本人將專業教師的教學資源進行搜集并整合,借助校園數字化平臺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庫,后臺設置多個教師應用權限,其他教師也能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國際貿易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主要應用于外貿單證和國際單證員課程的教學),實現資源共享。
2.改革傳統教學,激發學生興趣。“00后”學生的個性鮮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尤其很早就接觸到了互聯網、智能手機等,他們的個性與傳統的學習模式是不匹配的。所以,利用互聯網平臺教學符合他們的個性特點,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好于傳統課堂教學。
3.師生共同參與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支持教與學。由此可以看出高質量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效果需要師生共同參與,不僅教師會利用信息技術,學生也需要有一定信息技術基礎,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4.拓展了課程教學的時空。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庫后,教學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教學地點不再局限于幾十平方米的教室,教學時間也不再只有課堂上的45分鐘,只要有網絡連接的地方,隨時都可以學習,隨處是課堂。在網絡這個大環境中,師生可以突破傳統的師生身份,充分交流,相互啟發與學習,教學相長。
(二)不足之處
1.學生三分鐘熱度,容易被網絡分散注意力。一開始學生進入網絡學習或課堂利用手機APP學習的熱情非常高,他們覺得比課堂聽課更放松,也有新鮮感。但是,一旦他們學會利用網絡自學或者很快完成學習內容,便想著看看網絡其他內容,很難養成對學習深入思考的習慣,網絡學習顯得單薄膚淺,不深刻。
2.信息技術能力并不如想象的好。現代學生最喜歡的事物之一便是互聯網了。但中職絕大部分學生只是沉迷于游戲,所以對互聯網信息技術有關操作技能沒有掌握,不熟悉,電腦應用水平制約了他們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學習。
總之,建設國際貿易網絡教學資源庫是為了利用信息化充分整合課程教學資源達到師生共享,實踐效果良好。同時本人也結合網絡教學資源整理出相應的國際貿易課程校本教材,使國際貿易網絡課程的教學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張曉芬.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4):96-97.
[2]龐輝.網絡資源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