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
[摘? ? ? ? ? ?要]? 在新課標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中職時期對學生來說是極其關鍵的,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中職學校要對中職學生有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通過讓學生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改變學生的思維,加強對學生未來生活的引導,來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豐富他們的中職生涯。
[關? ? 鍵? ?詞]?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214-02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在眾多應屆生中,或多或少存在對自身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不積極、怕吃苦,并且眼高手低,一些苦的事情不愿意做,而特別需要動腦力的技術活又做不了。這樣的學生對自己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都是不甚了解的,到了畢業的時候就會顯得手足無措。所以,在這個時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對這些迷茫的中職生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好的中職老師,最終是要為中職生的就業提供幫助。那么,通過一些課程和教學引導中職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以及潛在的資源優勢,并且學會給自己的社會價值進行定位,以便走向社會時,能快速適應自己的職業就很有必要了。教師不但要幫他們看清楚未來,還需要引導他們認真分析自己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計劃,從而邁向成功的明天。
例如,老師在接手中職生時,應當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幫助其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因為很多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和專業都不太了解,老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及其對學校的新鮮感來進行教導,引導學生一入學就制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譬如:當老師面對會計專業的學生時,可以與學生的專業課老師進行聯系,讓專業課的老師或者學長們講述他們的親身經歷,讓學生感受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且使學生初步了解會計職業人群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內容。學生在聽完老師或者是學長們的講解后,對自己的職業也會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最后再確認自己的職業目標。學生的職業目標可以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會計”,或者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報稅員”等。老師可以將學生制定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整理出來分發到每位學生的手中,起到時時督促他們的作用,激勵學生不斷地向自己的目標努力。
二、改變學生的思想
很多學生認為只有面臨畢業時才需要去思考自己的就業問題,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往往到那個時候我們會忙到措手不及。因而,職業生涯課就是要讓學生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開始,就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對自己之后的人生道路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只有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奮斗方向,在之后的學習中才會有奮斗的動力。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校期間了解自己的專業、對自己的未來做好定位,教育學生正確客觀的分析自我,不在選擇專業上隨大流,人家選什么我就選什么。而是清楚地知道我想干什么、我能夠干什么、我將來要干什么。根據調查,經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中職學生不僅就業前景大好,而且很多學生還走上的創業的道路。
老師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授課時,也應該明確向學生表明他們未來的好前景,激勵他們發奮學習,要用自己的努力換取美好的未來。其實很多中職的學生都是以一種失敗者的心態來面對自己,因而,不愿意好好學習,如果再讓他們以一種失敗者的心理走向社會,這帶來的后果是難以想象的。因此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改變學生的消極心態和悲觀思想。
例如,面對一些喜歡計算機的學生,就應該問他們為什么會喜歡計算機,在選擇計算機時是否清楚之后將會面臨什么樣的職業選擇。而且老師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從事計算機工作應該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從開始學習就形成為了未來的工作而進行學習的思想。老師還需要告知學生,如果想要以后更容易地找到工作,在學校期間應該考一些什么證書,使學生明白在之后的社會上多一門技能就多一分就業的機會,證書就是他們就業的敲門磚。
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并且通過授課不斷樹立學生的就業自信。學校還應該積極展開這門課程,從各種渠道來進行授課,指導學生提高自己的認識,改變學生在思想上的一些錯誤,不再是為功利性的就業,而是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工作。因為工作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自己選擇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么在之后的生活中工作會變成一種煎熬。作為中職學校,只有將“以就業為導向”設置成自己的教學觀,才能最大限度地在社會上生存,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職業生涯規劃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能幫助學生將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就業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其實職業生涯規劃是一種綜合型的教學,它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分析自我那么簡單,還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所以作為職業生涯規劃的老師還應該多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與其他的課程相結合,只有做到知識的相互滲透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規劃未來。
例如,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時,就可以將德育課的內容與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向學生強調職業道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利用德育知識引導學生的就業知識,做到知識之間的相互融合。在進行專業課的學習時,老師可以利用專業課來說明專業知識與未來就業職業之間的關系。總之,所學的課程都可以與學生未來就業相聯系,要讓學生認識到每一門課程都是很重要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學校應該對這門課程進行大力的宣導,最好能在中職學生第一學期的全部班級都開設這門課程。讓學生通過對課程系統的了解,學會站在專業的角度分析自己今后的職業;站在發展的角度,了解職業對從業者職業素養的要求,并且為了未來的計劃珍惜時間,添加自己未來的籌碼。比如對會計專業的學生,老師就可以先向學生說明之后要考的證件,引導學生準備考會計證—助理會計師—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一系列內容,利用明確的目標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方向、有目標的。
四、選擇好教學模式
老師除了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課堂上講解專業知識外,還應該規劃好自己的課程內容。活動可以分為課程介入和教學滲透。所謂的課程介入就是獨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將這門課程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相融合,專門向學生傳授就業的理念和知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就自己的現狀及未來進行明確的分析,不再依賴家長指揮,能夠獨立進行正確的人生道路選擇。學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能力,來選擇是展開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并且在進行課程介入時要注意,這些知識要以傳播職業生涯規劃為主。在教學滲透至其他學科或者專業課時,要向學生不斷輸入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讓學生時時刻刻接受與職業相關的知識,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明白職業信念、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等,并且要做到身體力行。職業學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學,在教學中來滲透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是切實可行的。但是學校在選擇這種方法時要知道,這對老師的職業素質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老師掌握好自己學科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老師接受過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且可以將這兩者更加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對即將畢業的中職生而言,首先,要幫助學生調整好就業心態,因為中職生年齡尚小,社會經驗也不足,所以會有一些不利于就業的心態,如對父母的依賴心理,他們認為找工作是老師和家長的事情;或者是對自己的就業能力不自信,存在自卑心理,從而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競爭能力,之后的就業范圍也被固定了,這些心理都不利于學生之后的就業。老師在日常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從正面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樹立學生“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同時,學校、老師,還應該盡可能地多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單位進行實習。在實習中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減少在學生心里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隔閡,引導學生學會處理職場上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對職場不再恐懼。仍以會計專業的學生為例,他們在進行實習時一般都是選擇代賬公司之類的實習崗位。通過實習,大大增強了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畢業工作增加了許多的實戰經驗。這樣,經過鍛煉的畢業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尋找職業,而不是抱著一顆畏懼的心,依賴父母和老師。這些實習經驗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生經歷,使學生的就業變得更加簡單和容易。
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中職學校和中職教師要為中職學生做一系列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使他們明確人生意義,端正學習態度,規范自己的言行,讓中職的學習生活變得充實且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盧默其.中職教學管理在職業視角下的意義[J].中職教育,2015(9).
[2]程木冉.職業視角下中職管理的貫徹性教學[J].青年,2015(1).
[3]白松萬.中職學校貫徹落實德育教學的問題及策略探究[J].中職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