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容

【摘要】文章從課堂師生關系、課堂氣氛,激活課堂的教學方式,給孩子自信心的批評評價這幾方面論述了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優化。
【關鍵詞】課堂氛圍;師生關系;激活課堂;鼓勵
怎樣把數學課上得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能力,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做到以“活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活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活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活指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現代化電教的運用、問題情境的創設、合作交流氛圍的營造等,數學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
一、愉悅的課堂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
(一)愉悅的課堂氛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指出:有利于創新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教師要在課堂的舞臺起舞,吸引眾多的眼光,在課上就要營造出愉悅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最好的,使每個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課堂氛圍寬松、和諧、合作,民主,才能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敢想、敢說、敢問。教師要學會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親切自然的教態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習過程成為學生感受體驗愛的過程。
為營造出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有時可故意把學生的錯題說成笑話。比如在學習“數的認識”時,學生剛開始接觸讀法和寫法,常把計數單位讀漏了,如把“5089”讀成“五零八九”。課前,我把這個四位數做成一個門牌號,故意提高嗓門讀:“這是哪家門牌號碼?”學生們咯咯地笑起來,在他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后,很少有學生再錯了。我想,這樣的方式比嚴肅的批評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
(二)融洽的師生關系
古人說:“親其師而信其道。”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在教與學上引起共鳴,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做良師益友,對學生奉獻一片愛心,才能喚取學生的愛和敬,才能使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尤其是小學生,先是喜歡某位教師,然后才會喜歡其所教的學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愿意接受這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才樂意學習和參與這位教師所組織的各種活動。
二、教學方式的改變――激活課堂
新的教育理念強調“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根據教學內容、課的類型、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設計切實可行、靈活多變、新穎、生動有趣、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發展思維,提高各種數學能力,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一)好的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兩分鐘的唱歌、猜謎、游戲等,不但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
(二)形式多樣、開放的練習
要把學過的知識轉化為技能,需要反復地練習。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克服厭倦心理,集中注意力,保持強烈的數學興趣,促使學生有效地思維。
在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后,我設計了開放題“3+3+3+3+4+5=( )×( ),A+A+A=( )×( )”;在學習了“按規律填數”后,出示“11、□、□、□、□、□、□”。這些開放性習題具有挑戰性,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的契機、想象的空間和成功的機會。在練習中,學生感受著“開放”帶來的快樂,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三)試試角色轉換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上可讓學生充當教師,而教師則來當一回學生。
(四)用小錯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有意地編或搜集一些容易犯的錯誤來讓學生參與診斷并加以改正,有時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組織趣味游戲,讓學生熱情高漲
玩是每個人的天性,小學生好勝心強,喜歡競賽。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堂練習時可組織學生開展競賽,讓游戲活動貫穿于課堂中,這樣學生就會精神振奮,全力投入而不厭倦。
(六)全程參與――充分讓學生動起來
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經歷數學,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善于思考,仔細觀察,耐心傾聽,勇于表達,更要親身經歷,感悟過程。所以數學課上教師要創造條件,設計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如在上“認識圖形”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記住立體圖形的特征,我設計了“聽口令,找物體;舉圖形,說名稱;說名稱,摸物體;看圖形,數物體;重合作,拼圖形”。各層次環環遞進,學生在樂中觀察,在悅中操作,在動中思考,充分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魅力。
(七)善于運用信息化技術
整合利用信息資源,精心制作,善于運用課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相同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把信息化教學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構建信息化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枯燥問題形象化、直觀化,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學習“圓的周長”時,學生已經通過觀看課件和四人小組合作完成驗證后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或半徑存在著關系,最后我通過課件再次演示驗證了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在傳授教學內容的同時很好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三、注意批評和評價――給孩子自信心
《課程標準》在理念中明確提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適當的表揚和鼓勵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學生做錯事時要批評,讓其知錯能改,但要講技巧,不知不覺中傷害學生將會影響其一生。這也是學生快樂成長的重要因素。鼓勵是積極人生的催化劑。外國著名兒童教育家瑪麗亞·克萊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
當前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我們要不斷地反思教學,分析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地學習新的理論,總結經驗,成為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教學中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教師搭建的舞臺上真正活起來,在平等、和諧、愉悅的氛圍中體驗成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張娟,淺談如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J].軟件:教學, 2014(1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