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華堅
【摘要】故事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社會,且將童話故事巧妙地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知識教授時應創新性地運用童話故事,切實促進自身教學效率的提升。文章重點分析了童話故事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并提出了諸多措施,以促進童話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童話故事;小學數學教學;意義;措施
眾所周知,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關鍵構成部分,亦屬于小學的難點科目。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數學是一門抽象性特別強的學科,加之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較低,所以怎樣采用恰當的措施,切實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已然變成了當下小學數學教師普遍關注的一大熱點話題。由于童話故事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因此將童話故事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便成了一種深受小學數學教師喜愛的新式教學法。
一、童話故事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大家都知道,小學生往往具有好動及好奇心強等特性,所以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特別短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鑒于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延長其注意力集中時間,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選用各式教學法。將童話故事運用于教學中便屬于一種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兼具形象、生動特性的童話故事可以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延長其注意力集中時間,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是特別有幫助的。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增強
童話故事教學是一種伴隨新課改出現的新式教學法。在選用童話故事時,教師可選擇將數學問題融入童話故事中,使問題簡單化,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再通過科學的提示及指引,學生便可以快速地回答問題。將童話故事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不但能夠促使學生對問題展開積極思考,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對小學生來說,童話故事的魅力是特別大的,加之童話故事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數學問題融入童話故事中,運用童話故事教學法展開課堂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其好奇心及學習興趣。
(四)有助于教育作用的發揮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極具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不但可以使學生收獲相應的數學知識,并且可以讓學生了解童話故事所蘊含的寓意與人生哲理,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巧借童話故事,切實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一)運用童話故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假若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動機及主動性不足,那么教師的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鑒于童話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的提升具有特別大的促進作用,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童話故事為導向,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加與減(一)”這節時,如果教師還是習慣性地用“小明買蘋果”等老一套事件舉例,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對此,教師可以自行編撰一個豬八戒偷西瓜的故事,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唐僧師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一片西瓜地,饞嘴的八戒趁著師傅和師兄弟不注意偷了5個大西瓜,待前行1里路后,八戒想免費的大西瓜不偷白不偷,因此他又用障眼法瞞過其他師徒三人,跑到西瓜地里又偷回了12個西瓜。請問,八戒一共偷了多少個西瓜?”《西游記》是小學生都喜歡的神話故事,借助神話故事導入新課的方式可以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實現從“要我學習”到“我要學習”的轉變。
(二)巧借童話故事,解決教學重難點
由于童話故事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實施小學數學知識教授時可將童話故事融入教學中,讓學生在領略童話故事的過程中加強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教授西師版小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節時,學生腦海里根本就沒有分數的概念。怎樣讓小學生理解分數是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學習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將分數的概念融入《三只小豬》的故事里,促進學生對分數的理解:“三只小豬外出玩耍時撿到了4個紅薯,它們將其中1個切成了均等的6份,然后三只小豬分別得到了1個加1份,1個加2份及1個加3份。”故事講完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疑問:“大家覺得這樣的分法公平嗎?如果不公平,那么怎樣分才是公平的?”隨后學生便會帶著疑問與好奇展開討論,對比與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在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后,教師便可以順勢引入分數的概念,并展開解釋。如此可以加深學生對分數概念的理解與記憶,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便可以快速地解決問題。
(三)引導學生表演故事,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
將童話故事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形式不單單局限于教師講故事學生聽故事,教師還可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為學生創建故事情境,讓學生進行故事表演,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知識的記憶。
比如在學習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0的加減法”一節時,教師可引入《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一天,白雪公主在森林里摘到了很多蘋果,回家路上碰到一個小矮人,小矮人看到蘋果后特別饞,這個時候白雪公主對小矮人說:‘我左手有5個蘋果,右手有3個蘋果,給你2個蘋果,假如你可以猜中我手中還有幾個蘋果,那蘋果就都給你吃。”教師在講解完故事梗概后,可邀請兩個學生表演故事,再要求其他學生幫小矮人計算,引導學生運用畫畫、扳手指及擺小棍等方式得出正確答案。
三、結語
總之,將童話故事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不但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學習主動性的增強,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促使他們深入領略數學的魅力。因此,身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給予童話故事充分的關注,將童話故事巧妙地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切實促進自身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蔡庚辛.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4):194.
[2]劉溪坤.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21):15.
[3]蔡華.用童話故事來演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才智,2013(26):97.
[4]閔憲鳳.讓童話故事走進小學低段數學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