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歡
【摘要】文章從影響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入手,分析并總結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簡要介紹了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旨在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影響因素;提升途徑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正確認識學生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根據學生能力及興趣愛好完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參與度,從而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形成高效化學課堂。
一、影響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一)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方法方面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與以往相比存在極大的差異性,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適應當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心理上、性格上均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未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的認同度有所下降,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極大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資源方面
一方面,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不勝枚舉,教師信息素養成為其挖掘課堂教學資源的重要能力,但部分教師的信息素養及計算機應用能力不足。因此,化學課堂教學資源呈滯后性,一些新鮮、有趣的教學資源沒能在化學課堂中及時應用,使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難以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過于依賴網絡資源,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完全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增強,但由于五花八門的教學資源應用不合理,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無法幫助學生將學習重心置于化學知識層面之上,不利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初中化學課堂實驗教學方面
化學課堂實驗教學尤為重要,是化學知識體系中十分關鍵的一環,但在教學之中,因客觀條件的限制,一些學校無法開展相應的化學實驗,學生無法通過實驗了解化學知識,單純地通過教師的闡述與講解來進行教學,使學生難以獲得良好的化學教學體驗,不利于學生科學學習習慣的形成,影響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途徑
(一)優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方案設計
教學需要學生和教師雙方的共同努力。從教師方面來說,需對教學準備工作進行優化,從而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從以往的教學主體轉變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時,必須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一切課堂教學活動應做到以學生的未來發展為導向,添加創造性、創新性元素,進而科學、全面地改善學生學習情況。
其一,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目標方面。目標是整個化學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保障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具有實效性。在明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將教學目標落實到各個環節之中,使教學全過程建立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避免主觀因素對教學目標的影響,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教學目標,并把握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課堂組織形式與學生評價等多個方面與教學目標融為一體,從而凸顯出教學目標綱舉目張、執本末從的最終效果。
其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內容方面。在明確制定教學目標之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化學認知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整理和完善教材中的內容,并挖掘各個層面上的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完善而具體,并能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在傳統教學之中,教學內容的確定與設計一般多以教材為基礎,這種形式不利于學生在教學之中的學習與感受。因此,為轉變這一局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學生為起點,從學生角度探求教學內容構成,并通過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完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使課堂教學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創新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
初中化學科目的知識比較簡單,但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學科,尚未形成全面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因此化學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在實際教學之中,教師應當以引導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習慣作為目標與原則,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與組織的優勢和功能,采取與學生實際情況相一致的教學方法。筆者這里將化學課堂教學分為以下幾個組成部分,分門別類地介紹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
其一,化學理論基礎概念及化學用語部分。這一部分教學內容是未來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重視基礎知識部分的教學。在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熟記各種化學基礎概念與化學用語外,還必須引導學生發現不同化學概念及化學用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一能力雖然在短期內效果平平,但長期堅持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通過長期練習,學生建立起化學知識點之間的鏈接,有助于形成全面的化學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在知覺上將抽象的化學事物具體化。
其二,化學課堂導入部分。眾所周知,課堂導入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確?;瘜W課堂效果的首要因素。在初中化學課堂導入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加入趣味化學演示實驗,使化學導入更加具有吸引力,從而激起學生的新鮮感,使學生主動加入到化學教學之中。例如,在“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學之中,教師在教學伊始階段可通過一個簡單的趣味化小實驗導入。教學前教師用氫氧化鈉在白紙上寫下一句話,在課堂上將無色酚酞試液置于噴瓶之中,為學生表演白紙顯字的小魔術,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之中,進而提升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其三,化學實驗教學部分?;瘜W學科的實驗教學環節比重較大,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清化學概念,使學生對抽象的化學知識具有直觀感受,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能力。因此,在化學實驗部分,教師應著重增強學生對實驗的認同感。筆者就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加以分析,并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與性格特點,認為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適當加入生活化元素,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進而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三)提高初中化學課堂學生的參與度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才能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鑒于此,化學教師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課堂教學之中,從原來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一,教師在教學中應秉持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師生雙方的尊嚴與權威平等,使學生和教師能夠高效、愉快地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與依賴感,最終形成和諧、民主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氛圍。在此,筆者認為教師應提高自身心理學及社會學的研究能力,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并通過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等形式加強師生平等課堂建設,使學生成為初中化學課堂中的主動者。
其二,學習興趣是確保學生參與度的主要因素。初中學生的年齡較小,其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發育尚不完善,對于化學這種抽象性較強的學科極易喪失學習興趣,從而降低化學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因此,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應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生在樂中學,最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教師可根據化學教學內容,為學生準備具有趣味性與生活性的小實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諸如“紅糖制白糖”小實驗、“晴雨花”小實驗、“葉脈書簽”小實驗、“茶水變墨水”小實驗等等,都十分適合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以便于幫助學生形成強大的學習內驅力。
其三,教師應重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法是當前主流的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進行化學探索與研究的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大有助益。一方面,教師應凸顯出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合作”特點,學生之間彼此分工協作,從而共同完成一個探索課題,提升學生的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正確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條件,促使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真切發揮出其應有的效能,從而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泛化與盲目應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學習階段,對于學生未來發展與學習而言尤為重要。因此,化學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根據學生特點與能力情況,完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羅嘉.雙軌教學論指導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5(z1):276-279.
[2]李達.芻議初中化學課堂中的問題化教學[J].求知導刊,2015(13):122.
[3]光程.初中化學翻轉課堂的實踐與反思[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09):36-38.
[4]黑曉霞,吳曉紅,陳有鑫.初中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滲透實驗安全意識的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03):53-56.
[5]張志紅,張雨強.初中化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初探[J].化學教育,2016(19):17-20.
[6]蘇日娜.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