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華
【摘要】繪本閱讀教學是師生共同閱讀的一種教學活動,包括教師對繪本研究性的閱讀,孩子在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中的閱讀,是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有益于其一生發展的東西,如閱讀的興趣、思維的習慣、表達的能力、交流的方式等。
【關鍵詞】繪本教學;困惑;有效性;教研活動
繪本教學主要是利用圖畫與文字內容,針對故事進行講述,表達情感與突出主題,充分發揮繪畫媒介與文字媒介的積極作用,并形成藝術性的互動工作。在繪本教學過程中,圖畫不只是點綴,也是圖書中的主要命脈結構,一些繪本中甚至沒有文字,只利用繪畫對故事進行講述。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于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內把故事講得既好看又清晰。
一、現實中的問題和困惑
繪本作為一種新的故事讀本,它精致優美的繪畫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因而常常被拿來作為語言活動的材料。然而,教師在現實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
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不能針對繪本的內容進行全面分析,無法篩選最佳的繪本開展教學工作,并且在閱讀教學期間,只能簡單地指導幼兒進行看圖講述,在傳統語言活動的影響之下,無法提升教學活動的靈活性,導致繪本教學效率降低。
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表現出對繪本閱讀教學目的的不明確,常常把發展語言能力作為繪本閱讀教學的唯一目的,因而在定目標的時候,往往將了解故事內容,連貫語言的講述作為主要目標。而繪本閱讀教學更重要的目標——針對繪本的具體情境進行分析,指導幼兒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感受情感藝術,形成良好的品行,這些重要的內容被教師忽視甚至淘汰了。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繪本內涵的挖掘較為重要,教師可以對繪本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解與掌握,并將其作為繪本閱讀教學的目標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明確教師繪本教學目標存在的差異問題,還能凸顯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繪本內涵挖掘的欠缺,在了解教師文學差異的情況下,掌握具體的認知問題。
繪本閱讀教學中存在兩種形式的提問,這些提問阻礙了教學發展幼兒思維的目的。首先,在回憶性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只能針對講述之后的知識進行分析,幼兒的回憶存在局限性問題。且具體問題存在單一與統一的現象,不能為幼兒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會利用繪本文字的提問方式實施教學工作,較為重視繪本中的文字意思,并且在呆板的教學模式之下,無法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在閱讀教學期間,如果教師不能指導幼兒更好地想象繪本內容,將會影響教學工作的長遠發展與進步。
二、開展教研活動,反思問題,提升認識
怎樣挖掘繪本的內在價值?繪本圖片很多,那么多的圖片如何取舍?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怎樣的引導謂之支持?……對于這些問題,也許讓任何一個脫離了教育情景的人來回答,都將是難堪的。為此我們展開了專門的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在深入挖掘繪本教育價值的基礎上,分析幼兒的行為,反思教師的問題,提升認識。
(一)目標
1.基于教師在實踐中的一些疑問,嘗試開展活動,提高教師對繪本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2.通過閱讀后的討論,提高教師對繪本的反思能力和習慣。
(二)行動
1.繼續組織教師開展繪本閱讀活動,并通過網絡平臺將閱讀過的繪本介紹給大家,講講這個繪本什么地方吸引你。
2.組織教師集體閱讀一個繪本,并請大家講一講這個繪本想帶給孩子什么。每位教師都來制定教學目標,并根據目標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最后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討論目標和過程的有效性。
三、收獲
繪本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指導幼兒全面了解繪本的背景,認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感受情感藝術內容,并形成良好的生活品行,提高發散性思維能力。早期閱讀的語言力學習已不再是教學重點,卻是完成教學目標不可或缺的途徑,能夠通過先進方式提升繪本教學效果,發揮繪本的內在價值。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需針對繪本內容進行全面的研究與解讀,并明確具體的內容傾向,做好重點內容的分析。教師需根據幼兒的實際興趣與疑問,對活動目標進行設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創設繪本情境的方式,針對活動目標進行調整。
根據兩年來的教學實踐與研討,通過反思,我們形成了三種繪本閱讀教學策略。其一,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得幼兒全面掌握故事情節內容,并在活動中表述自身的觀點,以此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其二就是在教學期間,教師設置繪本教學情境,并指導學生自主閱讀繪本內容,能夠在閱讀期間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與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與進步。其三就是教師結合繪本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 ,確保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路,實現對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繪本閱讀教學有可能滲透語言、科學、美術、音樂等一系列活動。
繪本情景閱讀案例——《猜猜我有多愛你》。
活動目標:老師指“愛”,這是什么字?這是關于兩只兔子愛的故事。你心里有愛嗎?有就一定要說出來。
第一環節: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為幼兒講解故事中的部分內容,并與幼兒創建游戲氛圍。提出問題:“有誰敢來跟我比一比?孩子和媽媽用動作來比比誰的愛多。”
這樣大膽表達愛的氛圍就出來了。
第二環節:要求幼兒針對繪本圖片與內容進行全面了解,大膽運用圖片上的物品來表達愛。
出示單張繪本中沒有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小兔用什么來表示愛,媽媽又會怎么說,在語言表述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與想象力。
第三環節:教師講述故事的結尾。
對三種繪本閱讀教學策略的深入思考。
1.繪本情景閱讀是繪本閱讀教學公開展示活動的首選。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此教學策略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預設的教學過程,雖然幼兒是動態發展的,但相對于第三種形式的教學策略,此活動模式讓教師更容易預測到幼兒在活動進程中的思維發展,更容易被教師掌控。同時附加以優美情景的渲染,教學氛圍更具美感,是繪本閱讀教學公開展示活動的首選。另兩種教學策略更適合幼兒園日常的繪本集體教學活動,第三種教學策略適宜開展系列活動和主題活動。
2.教師推動下的自主閱讀策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三種教學策略的比較,第三種方式對教材的研讀要求比較高,教師要不斷挖掘幼兒在閱讀中的問題和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教育契機。這相比于以前教師課前設計好提問,提高了一定的難度。成熟期的教師可以多嘗試這樣的教學策略。第一種教學策略比較適合年輕教師,第二種教學策略適合經驗型和成熟型教師。當然,這樣的劃分不是必然的,年輕教師也可以在一開始就嘗試第三種教學策略。
3.第三種教學策略不光適合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也同樣適合親子間的閱讀,因為這種模式操作起來簡單,不需要任何教具和情景,只需要給孩子一本書就可以了。
以上三種教學策略不是完全斷裂的,往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需要,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總而言之一句話:只要是對幼兒有益的,不管哪種教學策略,都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周兢.早期閱讀教育的關鍵——幼兒自主閱讀 [J].早期教育,2002(05):2-5.
[2]蔚一瀟.美麗和幸福的種子——小議兒童繪本的美學價值[J].當代學前教育,2010(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