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露勝
摘要:智力障礙兒童由于受先天遺傳素質或后天因素的影響,他們大多學習持續性較短,記憶力較差;且應用能力較低;欠缺抽象思維,領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學習轉移能力不足,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他們的智商很多時候都只達到一般正常幼兒的水平。在對智障孩子進行教育和康復訓練時,不管是教育方法還是教育態度,都是一門“學問”。在培智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大膽地嘗試運用一些幼教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智障學生的能力培養,還有效地提高了培智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幼教課堂;教學方式;能力;發展;自信
由于一直從事低年級的培智語文教學,低年級的智障學生大多年齡較小,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能力薄弱、情緒變化快、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等諸多特點,使得智障兒童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的問題,要想在短短的40分鐘內如何有效地提高智障兒童的課堂效率,讓我一直努力嘗試著各種教育教學方法。結合自身在幼兒園從教的經歷,我大膽地在培智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嘗試著運用了一些幼教的課堂教學方式,這些方式的運用不僅有利于智障學生的能力培養,還有效地提高了培智課堂教學效率。
一、借助幼教社會領域有關的生活感知教學模式,讓智障學生更好的融入了社會生活。
智障兒童大多反應遲鈍,很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怎樣讓智障兒童在特校學習生活的時間里學會更多的生活本領,有效地融入正常社會,特校課堂的生活化尤其重要。而幼教社會領域的生活感知教學模式,可以讓智障兒童直接深入社會生活,擴大眼界,豐富感性經驗,有利于幫助智障兒童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智障兒童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使智障兒童能夠更好的理解相關的社會行為規范,實踐有關的社會行為。例如在組織學生外出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借助學生在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引導學生應該如何乘坐公共汽車,在等待紅綠燈的時候,告訴學生紅燈停綠燈行等最基本的交通規則,讓學生對交通規則有了更加深刻直觀的理解;同時,在郊游的過程中,還會借機教育學生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意采摘花草樹木,不要隨意亂寫亂畫,要有環保的意識等。而針對這些社會行為的教育在經過學生親生經歷或感知以后,讓他們能夠更好的融入正常社會生活。
二、借助幼教的日常行為規范口號教學方式,幫助智障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智障學生大多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許多規矩都不懂,更不知何為課堂行為規范。記得剛進班級時,學生不知進教室,上課不知要坐好或課上隨意走動等等。試想,在這樣氛圍下的課堂進行教學,哪來效率可言。于是,我利用幼兒園常用的一些日常行為規范口號的教學方式,在開始上課的時候,通過示范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上課啦,小眼睛(師說)看老師(生說),小嘴巴(師說)不講話(生說),小耳朵(師說)仔細聽(生說),小小手(師說)放桌上(生說),小小腳(師說)踏地板(生說)”、“看誰坐的好(師說),我就坐的好(生說)”、“誰最棒(師說),我最棒(生說)”等口號。慢慢引導他們跟我一起讀,我讀前面的“小眼睛”,讓學生跟讀后面的半句“看老師”。起初,我讀前面半句時,班上沒有一人跟讀后面半句。于是,我就帶著他們一起讀一起做動作,漸漸的,當我讀前面半句后,學生們都能跟讀后面半句。現在只要學生上課沒有坐好,我就會用這些口號來提醒他們,他們也就在這些口號中慢慢養成了基本的課堂行為規范。還有在集合站隊的時候,我利用一些行為規范口號來幫助他們迅速集好合、排好隊,如“小腳踏起來(師說),踏起來(生答);小手擺起來(師說),擺起來(生答),小手放兩邊(師說),放兩邊(生答);兩手前平舉(師說),前平舉(生答)”等等類似口號,幫助學生迅速的掌握了集合站隊的正確姿勢和要求。這些口號語言簡潔,淺顯易懂,非常有利于智障學生記憶,因此,借助幼教日常行為規范口號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智障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借助幼教常用的手指游戲教學方式,提高智障學生的注意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一節課四十分鐘,要想智障學生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一節課所預設的教學目標,哪是何其的困難?尤其是智障學生大多注意力不集中,反應又遲鈍。所以,提高智障學生的注意力尤其重要。為讓智障學生在課堂上能集中注意力,我想到在幼兒園從教時,每當幼兒們上課不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就會讓學生們玩玩手指游戲,然后接著上課。因此,在最開始,我選擇了一個簡單又易學易記的《捏餃子》手指游戲教大家,果不其然,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于是,以后上課,每當學生不認真聽講的時候,我就會教學生玩兒一些手指游戲以吸引或喚起他們的注意力。如 “捏餃子”、“猴子蕩秋千”、“石頭剪刀布”、“黑貓警長”、“小白上樓梯”、“大瀑布”、“小手咕嚕咕嚕”等等這類手指游戲,不僅動作簡單易學,還搭配著朗朗上口的兒歌,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有效地鍛煉智障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的靈活度。當學生的手指更加靈活,語言表達更加清晰,學生更方面的能力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借助幼教音樂常用的唱游律動教學方式,培養了智障學生的自信心。
智障學生一般都非常喜歡音樂,只要一聽音樂,就會情不自禁的靠近,甚至手舞足蹈。而幼兒園中經常使用的音樂小律動,非常符合智障兒童的身心特點,因此,結合智障學生特點,在課后,我上網查詢,在網上學了不少簡單的唱游小律動,如巧虎唱游里的《獅子吼》、《認識新朋友》、《數字歌》、《小小鴨》等,北京洪恩幼教里面的《大聲唱》、《農場里面動物多》等音樂律動,還有多吉律動里面的《爸爸好》、《數鴨子》、《刷牙歌》等。課堂上,每當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的時候,我就會用唱游律動的方式調整一下課堂節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節一下課堂氛圍。久而久之,學生在這些音樂唱游小律動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辨別各種動物的聲音,培養了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加強了學生的手眼協調性。而且每當有大型活動時,咱班的學生從不怕生,說唱就能唱,說跳就能跳,一點兒也不怯場,給外來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全校最為活躍的班級。而且在每年一度的學生能力展示活動上,咱班表演的小律動或其他小舞蹈經常獲得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而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倍感喜悅。
雖說,幼教課堂中的一些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讓智障學生的能力得到了發展,而這些能力的不斷提升也使得培智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但適不適合在所有的培智課堂中推廣和實施,這需要因人而異,但我相信只要合理利用一些幼教課堂教學方式,就一定能提高培智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我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模式》 徐苗郎 《兒童與健康》 2013(3):62-62
[3]《西方經典學前教育課程模式及運用》霍力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