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發展的進步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由傳統的教師單純的傳授轉變為更加注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參與,注重對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培養。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廣泛關注,有效的運用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加快地理知識的理解速度,強化地理知識實踐。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地理興趣;知識理解;地理實踐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以將高中地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同與贊賞,即地理教學過程中的生活化教學。教師通過將課本內容知識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可以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使學生更好的接受課本新知識,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但由于高中教學任務的艱巨性與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的原因,生活化教學在實際的課堂應用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基于此種情況,筆者特結合多年地理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激發學生地理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較多的知識,具有了豐富的學習經驗。而他們對于學習的知識點也有關于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以興趣為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臺風及其危害》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將本章節知識點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因為當代的學生大部分已經通過電視中的新聞,網絡中的資料或者以往的報刊資料等方式了解了臺風及其給人類帶過的巨大災難,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自主分享自己對臺風的理解,讓學生們自己講述他們認為的臺風給人類帶來了哪些災難,以及遇到臺風時該如何保護自己。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分享他們生活中的想法,可以拉進學生之間的距離,并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二、加快知識理解速度
教師有效的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加快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速度,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將復雜的知識點與學生常見的現象和生活經歷相結合,使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解答,有利于將知識點化繁為簡,從而強化學生對高深知識點的理解。
例如,在開展《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以此來加快學生的知識理解速度。這一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水循環的三種方式的運作過程和水循環具有的重要意義。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教師通過將海陸間循環過程與學生們熟悉的下雨過程相聯系,可以強化學生對這一水循環過程的理解。而開展水循環的意義這一部分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水循環給自然界,特別是人類帶來的饋贈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生活中那些常見的現象,其實是水循環的作用。通過這一生活化教學,可有效的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速度。
三、強化地理知識實踐
高中階段的學習不應再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生將來融入社會,被社會接受程度的高低。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書本中是學習不到的,課堂上學習到的是單純的理論,而真正的實踐能力是要在實踐中獲得的。因此,高中地理的理論應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鍛煉,獲得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授《合理利用水資源》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講授地理知識,使學生參與地理實踐,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這一章節內容主要講述了在目前全球水資源越來越匱乏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利用現有的水資源的措施。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節約水資源的宣傳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地理節水意識。通過將課本中的水污染知識點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水污染問題相聯系,促進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節約水資源的方法,以此達成節約水資源的行動。通過以上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總之,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將課本知識點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方式因其自身具有的眾多優點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這種將課本知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還可以將地理知識生活化,使其化繁為簡,加快學生對地理的知識理解速度;最后,生活化教學還可以通過眾多活動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謝春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8(31)
[2]周代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討[J].地理教學,2012(12)
【作者簡介:李玉梅(1984.5—)女,籍貫:四川,中教一級職稱,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