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東
摘要:田徑作為體育運動的基礎,對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積極作用,但當下的田徑教學狀況并不樂觀。本文基于小學體育教學,以田徑教學為主線,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游戲
一、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田徑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方式和手段。其實,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包括教師的教能夠體現方法,學生的學也要有學法,因此教會學生如何學其實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當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講解示范到指導學生模仿,再到反復練習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很難再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但對待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并不是要全盤否定,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新教學方法。例如,變換練習法,所謂變換練習,即通過變換各種方式來刺激學生的鍛煉欲望,從不同狀態下的運動負荷、速率、節奏以及環境等方面著手,來刺激機體的運動細胞,從而發展體能。如在快速跑中,起跑作為必要的練習項目之一,其需要學生具備快速的反應能力,尤其是對于聽覺和其他神經的支配。傳統教學中,常用到的方法有站立式、蹲踞式等起跑練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體育游戲的方式來對起跑的形式進行變異,如聽信號疾跑急停;髖關節、膝關節不同屈度的正、背、側面靜止;原地運動聽信號起跑等等。再如,綜合練習法,即綜合多種項目練習形式的練習方法,將多種體育項目組合到一起進行練習不僅可以減少枯燥,增加練習的趣味性,還可以使練習效果更加全面。如教師用橡皮筋來替代跨欄架,讓學生們進行跨欄、跳欄、滾翻、單腳跳和30米快速跑的綜合性練習,期間需要制定練習的順序和具體內容,以確保最終能夠達到消除學生對跨欄跑的恐懼心理。
二、關注學生情感,開發多元化教學器材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注重師生關系的調節,既要重視學生的情感,也要多采取保護和幫助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感在認知上占主要位置,而在參與體育運動時,情感又占據了對理智的支配地位,比如小學生常常會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來對教師或同學進行評價,甚至不喜歡一個教師就會連這個老師所教的課程也不喜歡;反之,如果教師對一個學生較為關心和體貼,學生也自然愿意去為之付出努力,并在課堂教學中遵守課堂準則。因此,教師要切實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感受,合理地運用眼神和語言來鼓勵學生,保證其能夠在運動中時刻處于心情愉悅的狀態,培養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和信心。例如,一些標準的成人化健身器材不太適合小學生使用,教師可以根據田徑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們一起自制器材,不僅可以降低一些動作規格的難度,還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如尋找安全的可替代材料將鉛球、實心球等內部填充物進行替換;標槍可以改為竹竿外包裹一層泡沫;教學中的接力棒可以改為廢舊報紙等等。
三、田徑教學內容的合理拓展
對于田徑教學內容的補充,應新課程標準規定內容中已有項目基礎上,根據不同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水平進行拓展。例如,在高年級階段的投擲實心球教學中,該階段的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田徑基礎,并且喜歡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進行嘗試,因此教師可以將投擲實心球項目拓展為選用不同重量、大小、材質和顏色的球來替換;選擇不同方式的投球姿勢,如旋轉→原地站穩→上一步→上兩步→投球等;嘗試用不同動作幅度、朝不同方向進行投擲等等。多樣性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需要,還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教學效果的有效達成。
在課下,教師也應豐富學生的課余鍛煉形式,如根據季節的不同在校園內定期舉辦多種小型比賽,內容可以團體跳繩、拔河等等;在春天可以舉辦春季校園田徑運動會、環校馬拉松等等。此外,也可以設計符合不同層次、不同年級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課余田徑項目。例如,在高年級階段,教師可以設計50米折返障礙接力跑,器材包括接力棒、繩子(離地60cm)、墊子、氣球等;比賽規則為每組六人,賽前每組各派一人手持接力棒站在起跑線上,待口令發出,第一名學生開始起跑,依次鉆過繩子、跨過墊子,最后繞過氣球由原路線往回跑,將接力棒交給下一名學生,所有組員最快完成的小組為優勝者。不論是怎樣的拓展項目,只要遵循方便開展、安全環保且趣味性強的基本原則,就一定能夠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獲得良好體驗,從而激發其對于田徑項目的參與積極性,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青少年身體素質快速發展的敏感期,作為體育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譚艷華.小學田徑類教學內容優化策略研究[J].田徑,2018(11):42-43.
[2]張興娣.探究培養小學生田徑興趣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8(0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