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
摘要:在構建“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黑龍江省地區經濟的契機下,我省高職院校國貿專業致力于培養涉外人才使之更好地服務龍江經濟。課題組在此背景下進行了基于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高職國貿專業教育質量研究。專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賴于教育質量,而評價是對專業教育質量最精準的度量。因此,開展對質量評價的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質量評價體系,已然成為高職國貿專業的重要任務。為此,本文提出基于“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國貿專業質量評價體系。筆者從解析“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政策入手,分析了高職國貿專業評價體系的現狀與問題,立足健全監控機制,改革評價理念,重構評價主體,構造評價指標體系,進而確立一套規范、科學、合理的高職國貿專業質量評價體系。
關鍵詞: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 國貿專業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61-02
隨著“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新政策的落地,我省對外貿業務員、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和跟單員等國貿類涉外崗位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黑龍江省高職國貿專業只有通過構建符合內陸地區本專業特色的質量評價體系,才能夠正確檢驗專業教學的內容、方式和方法,從而規范人才培養的過程,提高育人質量。
一、“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概述
黑龍江省作為全國對俄經貿合作第一大省,但是GDP增速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勤勞、奮進的龍江人一直在努力謀求策略擺脫該困境。2014年以省委書記王憲魁為核心的黑龍江省領導,歷經數次深入調研及充分論證,最終形成并上報至中央《中共黑龍江省委關于制定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的建議》,此舉或將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新契機。
“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是:打造連接中俄歐的國際貨物陸海運輸戰略大通道,以大通道搭建大平臺,發展境內外對俄產業園區,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打造跨境產業鏈,做大中俄和東北亞貿易,構建發達的外向型產業體系,牽動龍江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和升級,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依據該規劃,我省力爭2025年貿易額達到700億美元。
規劃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充分發揮黑龍江區位優勢,促進擴大開放、產業集聚、經貿繁榮。此舉催生出黑龍江對俄、對東北亞地區、對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是搭建中俄歐深入溝通的橋梁,是連接中俄歐利益的紐帶。
二、高職國貿專業評價體系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國貿專業并未形成系統性、針對性的評價體系。在評價方法、評價主體、評價指標、評價內容等方面有待完善提高,缺乏有效性。
1.評價主體、評價方法單一
目前,很多高職國貿專業質量評價的主體仍然是學生、部門領導、督導等,仍使用填表打分的形式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一般是在授課結束后,學生通過紙質評價表或是在網上提交電子評價表的方式進行打分。部門領導通過教師的平時表現、上交的教學文件質量等打分評價。督導往往通過教學過程中聽課、反饋意見等方式進行評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不考慮學科、專業差別而采取統一的評價體系,談不上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不利于高職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評價指標、評價內容缺乏有效性
目前,質量評價最直接測度教師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果,測度分數的高低常常作為管理者考核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但是目前高職國貿專業質量評價不論評價內容還是評價指標都缺乏有效性。以教學評價為例,評價的內容主要體現于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有限的教學方法、難以量化的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給評價量化度量帶來一定難度。評價指標的設定又過多地來源于理論教學,關于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少之又少。結合高職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更注重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培養,這樣實踐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所不同。實踐教學評價是檢驗實踐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是衡量學生參與實踐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及實踐教學評價領域,評價的指標、評價的標準及權重應該與理論教學評價也應有所不同。故此,構建高職國貿專業質量評價體系時,在評價指標和評價內容等方面應更多地注重實踐教學評價。
三、基于“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國貿專業評價體系構建
高職國貿專業評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多層次、多目標的評價問題,涉及內容多、范圍廣。
1.基于“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改革評價理念
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高低既歸因于學生學得如何,也歸因于教師教得如何,還歸因于教學部門管理得如何。因此,高職國貿專業與“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相適應的評價體系的構建理念應涵蓋“評學”“評教”和“評管”。所謂“評學”即為對學生的學業質量進行評價,所謂“評教”即為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所謂“評管”即為對學校管理工作進行評價。高職國貿專業質量評價體系應該把“學”“教”“管”看成一個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強化全面評價,以評“促學”“促教”“促管”,從而達到評價目的。
2.基于“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重構評價主體
高職院校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質量評價時往往只考慮學生的學習層面和教師的教學層面兩個評價主體,管理層面的評價主體缺失,這導致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與系統性,評價往往流于形式。新的評價主體建立應以學生、教師和管理者為核心,進而構建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學校管理質量評價的三維評價體系,彌補了傳統評價指標的不足,體現了教學評價的創新性思維。這一創新型的評價主體是基于推進“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基于高職國貿專業的教學管改革,基于筆者多年的教學管理經驗。重構的三維評價主體適用相應的評價內容,有助于保持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3.基于“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構造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由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權重組成。依據“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國貿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國貿專業評價指標體系。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指標、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和學校管理質量評價指標構成該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下設二級指標。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指標的二級指標分為質量評價和社會評價等,主要評測學生學業成就、自我完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二級指標為科研項目、論文著作、學術交流、教學行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主要對教師教學能力、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等進行量化評價;學校管理質量評價指標的二級指標為規章制度、設施設備、保障措施等,主要評測學校教學管理的服務能力、管理能力和保障能力等。二級指標又下設若干觀測點,各觀測點分A、B、C 三級標準。以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指標的二級指標為例,質量評價下設觀測點如畢業設計、職業資格證書、競賽獲獎等;社會評價下設觀測點如就業率、就業質量、用人單位反饋等。同時,依據重要性原則,課題組科學、合理地確定各級指標及其觀測點的分值與權重,進行量化測評,從而保證高職國貿專業質量評價具體并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在黑龍江省積極謀劃、加快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有利契機下,高職國貿專業構建學生學業質量評價體系、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學校管理質量評價體系等三個維度的綜合評價體系,全面地測評了高職國貿專業教育質量及發展狀態,使其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地發展。
注:本文所述國貿專業系指高等職業教育經濟貿易專業類下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報關與國際貨運等專業。
參考文獻:
[1]汪大正,童百利.構建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的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5(4).
[2]許曉東,趙霞,崔文芳.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創新性研究[J].貴族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6).
責任編輯:景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