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郭瑞 駱小青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從網絡的興起普及到現在人手一臺智能機就能獲取天下事,可見信息的獲取閱讀方式在高速發展。本文從高校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新路徑以新媒體的傳播渠道為黨建工作添磚加瓦,拓寬思路,令黨建工作好且快地發展,深入分析探究如何不斷更新進取,以新面孔迎接新時代給予的挑戰。
關鍵詞:黨建工作 新媒體 微信微博 教育模式的更新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143-02
新媒體依托互聯網新技術,逐漸和傳統的電話、報刊、廣播等方式區分開來,成為“第四媒體”形式。新媒體是通過計算機、手機等終端服務,達到給受眾提供各種形式的信息內容的傳播方式。它給人們帶來更好的視覺享受,具有傳播范圍廣、受眾群體多等優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與人們生活的聯系愈發緊密,未來新媒體的隊伍會愈發壯大。因此黨建管理應積極加強在新媒體方面的傳播,收集大數據,快速知悉用戶關注的內容,這對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宣傳工作的順利開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新媒體作用在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教育中的現狀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化革新的需求,新媒體以強勢的姿態占據人們的生活。它的出現讓天南地北的學生黨員在同一堂課上學習互動。移動端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黨員能隨時隨地無障礙地進行學習交流。它的存在和投入使用避免了一些在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教育中易出現的問題,也極大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便利性。網絡教學平臺有效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信息交流和傳遞模式使學生黨員在網絡平臺上自由學習,享受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更為自由且充分地調配安排學習時間。
新媒體的教學模式目前已在各大高校普及,逐步成為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事物往往都存在兩面性,新媒體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它也從精神上影響著學生。在新媒體下,閉塞的教育環境被打破,涌現了多方信息來源。在龐大的信息知識背景下,新媒體用新和快呈現了它的面貌,同時也暴露了它的“短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內容也摻雜其中,缺乏合理管理的情況下,學生黨員難免受到錯誤的信息帶來的誤導。
二、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員管理培訓和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培訓單一隨意
目前國內高校的黨建思想培訓和教育的模式還停留在理論性講座上,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擺脫填鴨教學法,全程都是教師在講課,不利于兩者之間的互動,這導致培訓和教育枯燥無趣。教學內容方面也明顯滯后,難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二)黨建工作隊伍的不足
新媒體時代帶來了便利,同樣的也對黨建工作隊伍帶來了挑戰。黨建工作在新媒體的方式下展開,同樣也關系到教師對新媒體的認知。目前的黨建工作隊伍并沒有全面落實到都能掌握網絡技術,能無技術障礙地進行黨建工作的宣傳教育。由于工作性質的問題以及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局限,大多數黨務工作者還并未有系統化的新媒體技術培訓,網絡知識的缺乏等問題影響了黨務工作的開展。
(三)認識新媒體,明確黨建工作方向
新媒體的發展速度極為迅猛,更快更便捷的交流平臺是人們的第一首選項。黨建工作積極引入新媒體,順應時代潮流的同時也應避免盲目跟“新”,明確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教育的定位,單純為了迎合需求而混淆工作思路得不償失。
三、運用“兩微一端”加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兩微一端”的概念,而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兩微”同樣指代目前最為流行的社交互動平臺“微信”“微博”,其聚集了大量的網絡活躍人群,影響力不容忽視。而“一端”則指手機校園App,現在手機校園App的打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天然群眾用戶,可快速吸納大量的學生使用,也就直接能做到校園大數據的信息收集整合,可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師生的使用習慣和建議以及關心的內容等進行全面調查。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在新媒體時代下,應及時在這類交流互動平臺上搭建新型的學習陣地,建立互動的微黨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上的教育配置實現日常遠程教學服務功能,提高理論學習的實效。
為確保推廣的賬號能保持一定的人氣,還需要黨務人員的經營,必須日常負責及時更新維護等工作,隨時關注熱點重點新聞和輿情輿論的動態情況,確保信息的及時性,并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大數據來逐步改善和提高黨建工作正能量內容的傳播廣度,內容貼近受眾的生活,提高組織生活的實效性和生活化。這不僅促進了高校黨員隊伍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同時體現與時俱進的潮流面貌。
四、新媒體強化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教育效果的方法
(一)加強提升新媒體教育方式及技術的應用
新媒體的宣導影響力不容置疑,諸多高校都爭先以新媒體作為基礎教學平臺和優秀成果宣導的平臺。新媒體可應用到傳統課堂教授,通過新奇有趣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的表現形式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吸收有益的消減傳統課堂的消極因素,營造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最大可能實現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教育質量的提升。盡管新媒體學習模式逐步豐富,但還具備很大的可開發空間的潛力。
(二)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互動教學模式
互聯網的互動教學模式有別于課堂上采用的新媒體教學技術,前者可充分利用互聯網來提供教學內容和課外知識的有機融合的途徑。國內高校的教學形式相對寬松,而互聯網的互動教學則更有利于學生黨員自行安排時間進行學習。讓學生轉變學習模式,增強主動性,學習興味更濃。而充分利用空閑的時間安排學習時間,還有利于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一舉多得。
(三)制定新媒體運用中的輿論監管和考評機制,杜絕負面輿論
網絡輿論亦是社會輿論不可分割的組成之一,因此要尤其重視網絡輿論帶來的效應。盲目追求新熱點容易令其陷入眾矢之的的兩難局面。在公眾平臺上發表的文章應客觀地傳播信息和引導輿論,符合規范化和法制化的要求。因此,必須堅定其健康向上的態度,弘揚正能量,改進監督形式,樹立受眾對其的信任感和認同感,抵制虛假妄斷的輿論新聞。在言論自由的環境下,也應屏蔽違背社會正面形象塑造的評論,例如關鍵字過濾等方式。在提供給自動監管機制的同時配合人工形式進行嚴格把控,只有從根源上解決才能杜絕負面輿論。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校園手機App在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的誕生和投入使用可實現全覆蓋的教育,教育資源的集中表現和校園學生的交流互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可采取疑難解答、活動評選等互動交流的形式,爭取到大多數人參與黨建思想的互動交流,提供監督、討論、反饋的多種交流方式增強學生黨員的參與感和責任感。校園手機APP不少高校都爭先打造,但能有序有效經營起來的卻不多,多因沒有及時和學生初期養成的習慣性的交流方式融合而漸漸失去活力,最終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
(四)對黨務工作隊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
引入了新媒體的教育模式仍然不能脫離人的教育,高校應高度重視黨務人員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因為它直接關系到黨建工作落實的科學合理和現代化水平。高校應按實際情況的標準化配比提供新媒體培訓的經費,而黨務工作人員也應服從組織的安排,貫徹落實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黨務工作人員不僅要學會新媒體的運作還要學習數據統計等整合工作職責所需的技術要求,深入調查新媒體的運作規律,掌握輿論動向,學習新媒體系統框架的構建。
五、結語
時代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促使人不斷學習進步避免被時代淘汰。同樣的,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教育也迫切需要革新思路,必須持續完善認真學習,汲取新知識和接納新事物。新媒體的強大和多樣化令人眼花繚亂,新媒體引入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教育的過程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但實質上它只作為一個教育的載體,作為教育的外在表現形式,為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而提供服務,它不能直接決定高校學生黨員培養與教育的效果和質量。教育的成敗始終圍繞并依賴于引導者的思想境界和教育能力水平的展現。黨務工作人應充分認清新媒體的作用,提高自身能力素質,不忘教育的本質和初衷。
參考文獻:
[1]李聰.新媒體視城下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探析——以“學習微平臺”為例[J].今媒體,2015(10):97-98.
[2]韓亞超,張春梅,張凌鐸.高校學生黨建運用新媒體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思考[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
責任編輯:關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