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桐
摘要:民本思想一直是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重要政治思想,孟子在繼承前者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民本思想,包括:“民貴君輕”“得民心者的天下”“樂民之樂憂民之憂”;關心“鰥、寡、孤、獨”;“治禮義”“善教民”;“尊賢使能”等。孟子的民本思想雖然存在局限性,但在當時社會仍然具有進步意義,這些寶貴的思想對現代政府樹立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實施精準扶貧、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選拔約束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都有著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民本思想 民生型政府 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B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229-02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以民為本、民貴君輕
孟子在繼承儒家、墨家的民為邦本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只有將人民放在首要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為人民著想才是真正做到了以民為本。孟子進而提出“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憂民之憂、樂民之樂,孟子將民本思想升華到了一種相當自覺的政治道德境界?!暗锰煜掠械?,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強調的民本思想是以仁為核心的,統治者只有首先從心中擺正自己與民眾的位置,用仁愛來統治管理國家和民眾這樣才能得民心。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二)關心“鰥、寡、孤、獨”
孟子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無斯四者。”無論在統治者剛剛上任期間或者是天下太平期間都有鰥、寡、孤、獨的社會弱勢群體。如何管理贍養弱勢群體,避免引起社會的動蕩不安是統治者需要解決的問題。統治者在施行政策時首先要考慮到鰥寡孤獨的基本生存需求。這樣就能避免弱勢群體因為基本生存問題而引發社會動亂。統治者仁愛的民本思想通過關心鰥寡孤獨,充分體現。這樣才能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由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社會大同的理想狀態。
(三)尊賢使能、任人唯賢
賢能的統治者和管理者對于一個國家的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孟子強調“惟仁者宜在高位”,統治者一定要具備仁愛的品質,能夠克制自己的私欲,對自己要求嚴格,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水平,這樣天下民眾才會從心底歸順。在廣施仁政的基礎上,統治者還要任人唯賢,學會分辨善惡美丑,重用賢能的臣子。孟子強調唯賢是舉,且要嚴格考察。他說:“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泵献舆@種具有一定民主方式的選拔官吏的方式對于選拔德才兼備的賢能之人具有積極意義。
二、孟子民本思想的進步意義與局限性
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當時所處的時代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受到當時大變革社會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孟子的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一是強調在君主專制的情況下施行仁政,統治者要將人民放在首要位置上,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用仁愛統治管理國家和民眾。二是強調統治者在施行政策時關心弱勢群體,保證社會的底層民眾的基本生存條件,緩解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的安定。三是統治者在自行約束自己的同時自上而下對民眾施行道德教化,百姓知禮儀、懂人倫,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社會的秩序安定。四是強調統治者對自身進行道德約束,唯賢是舉,防止權力濫用,有效保證國家的有序發展。
但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受到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可避免帶有階級局限和歷史局限性。首先,孟子只是將人作為生產的工具和手段。孟子只是強調“民”而不是強調“人”。“民”是相對于統治階級而言的,是具有濃重的政治和意識形態色彩的概念。孟子并沒有將“民”提升到“人”的高度,人民只是實現和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和手段。其次,孟子的民本思想從官本位出發。孟子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統治者要施行仁政,獲得民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對于國家和社會的作用,看似以人為本,但是絕對不是人民的地位要高于君主,失去人民的力量國家政權就會落空。再次,孟子的民本思想并未付諸實踐。一方面,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時社會正處于動亂階段,各個國家都注重戰爭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只能適合國家穩定的統治需要。另一方面,受到階級條件限制,提倡以人為本等民本思想本質只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所謂的“親民”“重民”都只是統治階級的御民之術。民本思想中的“民”在實踐中只是臣民和子民,不是人民。只要處于封建社會,私有制和剝削階級還存在,以人為本等民本思想就難以實現。
三、孟子民本思想對建設民生型政府的啟示
(一)強化政府服務職能、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首先,政府不僅具有政治職能與經濟職能,更重要的是要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科學合理,充分考慮群眾的切身利益與需求,避免出現為了面子工程盲目制定不符合當地發展實際、不符合群眾切身利益的假大空政策。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加強對困難群眾必要及時的救助與補貼,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能夠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與社會救濟工作。其次,官本位、政府本位的傳統思想一直深深鐫刻在某些政府工作人員的心中,破除這些舊意識,樹立民本位、社會本位的思想理念,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才是社會發展的根基,自覺成為人民的服務者。
(二)落實精準扶貧、實現脫貧攻堅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做了新的部署,但今后幾年內,脫貧攻堅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面臨的挑戰也會增多。這就需要政府作為脫貧攻堅的領頭人和帶路人。
首先發揮干部和群眾的力量。充實一線扶貧隊伍,發揮政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領導帶頭作用。干部雖然是扶貧的重要力量,但是困難群眾才是扶貧的對象也是幫助自己脫貧的最主要力量,只有實地考察,傾聽群眾的心聲,才能真正反映群眾的實際需要。其次,通過建立檔案卡,摸清貧困人口底數,盡量更加細致,因為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把之前沒有顧及到的條件更差、基礎更弱、貧困程度深的地區和群眾作為扶貧的重點地區和對象。在做實做細的基礎上實現動態發展。最后,通過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扶貧政策,提高措施的有效性。扶貧不是授之以魚,而是要授之以漁,最核心的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據每個地區、每個村子、每戶人家制定細致合理的扶貧方法。
(三)選賢舉能、防止政府工作人員貪污腐化
政府有效發揮自己的職能離不開一支廉潔有效的隊伍,如何選拔“仁者”以及在工作過程中保持工作人員持續的廉潔高效是建設民生型政府的重要任務。
首先,創新選拔方式。擴大選拔的民主性,完善信息公開制度,讓民眾參與到政府工作人員的選拔過程中。嚴厲打擊選拔過程中的腐化行為,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升職、調職要堅持差額選拔,防止作假。其次,發揮領導干部領頭人作用。領導干部要帶頭負責任、講誠信、做貢獻,用實際行動帶動整個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干部要腳踏實地、保持公仆情懷,帶頭深入到基層,嚴格執行干部駐村和幫扶工作隊制度,與人民群眾談心,汲取民智,為政策的制定注入民意。最后,加強廉潔教育,防止工作人員貪污腐化。在日常學習會議上加強正反典型教育,引導廣大政府工作人員自覺提高修養,自覺接受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保證權利受到約束,在陽光下規范運行。
在封建中央集權社會中,孟子所提出的民本思想雖然具有階級局限性,但其仍然是早期民本思想的萌芽,對于當今社會構建民生型政府依然有著許多借鑒意義。通過汲取孟子的早期民本思想的精華,應認識到當今民生型政府的建立應該增強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通過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及對領導干部、工作人員的道德教育,更好地提供社會服務、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幫助困難群眾脫貧,使我們的政府真正成為為人民服務的民生型政府。
參考文獻:
[1]孟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禮記[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8.
[4]王引淑.略論孟子民本思想的當代價值[J].政法論壇,2002(2).
責任編輯:關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