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勝強
摘要: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踐行新課標對學生發展所提出要求的必然之舉。本文以“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依托教學內容、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素材以及基于學生個體化三個層面來展開具體的論述。望本文的研究能對當前初中數學教學提供全新的策略方向,推動其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增強。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作為自然學科的一種,數學本就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見長的一門學科。但就目前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對于學生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教育和應用內容較為突出,純粹通過邏輯思維能力來進行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成分則相對較少。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格外注重在課堂或者其它教學環節中,基于現有的實踐應用、探究動手練習等方面,加強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依托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依托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教師必須站在一個宏觀把握教材的基點上,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已有的教學知識體系,將教學內容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結合,有目的性的去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只有教師自身能夠充分而系統的認知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將其中能夠提煉邏輯思維能力的部分進行深入挖掘和探索,并在課堂上就其展開教學時,能夠及時引入有關邏輯思維的部分,讓學生在展開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這樣一種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此外,每位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充分認識到,一切有關邏輯思維培養的成分必須基于數學教學這一主體,換言之不能將邏輯思維與數學教學相剝離,一定要做到適度采用、合理自然、滲透有序,否則數學課就變成了另外生成的邏輯課,有違初衷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數學現有的教學內容當中,應用問題是能夠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成顯著提升的一個重要的訓練方向。教師要格外注重引導學生如何從漢語言文字當中提煉數學關系和數學模型,如何從數學模型當中形成解題思路,不斷充實自己邏輯思維的培養與能力提升。
二、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素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生成于現實生活當中,絕非憑空而出現的一門學問,因此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還要注意充分從現實生活中提煉素材。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人的一切重要活動受制于思想和意識,沒有思維的有效指導,人的一切活動都不可能順利展開,而邏輯思維作為意識形態的一種,其與人類相生相伴,且滲透在所有與人類生活以及生活發展有關的方方面,存在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因此,現實生活中一切可以激發學生思維,激發其思考問題、深入研究問題以及展開聯想的生活情景、問題現象都可以用來與數學教學相結合,提升學生對于思考、判斷甚至是學習的興趣。有關心理學家經調查研究發現,人類自身的興趣是感知和認識事物的原動力,沒有興趣作為趨勢,外在空間里的一切事物無論如何新奇有趣都不可能產生促使人類產生探索和求職的行為。這個道理作用在教學領域,能夠充分證明要想提高學生的徐熙主動性和積極性,就必須想辦法提升學生對于只是學習的興趣,而這也是能夠促使學生培養和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簡單說來,就是一個學生只有對某一個知識點、某一個數學圖形、數學現象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研究。
鑒于這樣一種現狀,教師就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基于現實生活中所生成的各類數學元素、數學現象,將其引入教學環節,使提問、案例都充滿生活化的氣息,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構成,讓學生在對其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更愿意主動動腦、動手,不但活躍自己的思維,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在無形之中實現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是一種學生彼此之間天然存在的、難以為外界因素所徹底消退的一種狀態。也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客觀存在,傳統教師在展開授課的過程中,即便采用同一的授課方法和教學步驟,不同學生之間仍會出現接受差異、甚至是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因此教師要想全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必須充分認識到這樣一種個體差異化的存在,不能盲目尋求統一,也不要抱有“一勞永逸”的突擊性想法。針對那些數學學習能力較弱、或者因為本身對于數學知識不感興趣的學生,教師要先從培養其興趣開始,有了興趣才能有所謂學習,才能生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與可能性;而對那些本身邏輯思維能力就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則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從各個環節切入知識點,同時注意其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和連貫性,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宏觀調控”、總體把握的能力,能夠站在一定的學習高度上,清晰而準確地梳理知識脈絡,使之清晰明朗、不混亂,對于知識和知識之間細微的聯系,能夠產生敏感的把握和認知能力,從而實現慣性解題思維。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當前教學活動展開的重要任務和教學目標之一。學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數學成績、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和解題能力就必須擁有敏銳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必須充分基于教材、挖掘其潛在的邏輯聯系、幫助學生構筑宏觀的知識體系鏈條;同時不斷從現實生活中創設數學學習情境,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潛移默化當中形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固定思維模式,從而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清楚分析,準確定位,推動自我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