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語文這門學科,其特征是比較突出的,主要包括人文性與工具性,并且有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當下,義務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在此過程中,個人發展必定得到有效驅動,進一步推動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在本文中,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應分析,并且提出了相關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在教育發展方面,我國一直不斷對其進行探索和鉆研。對于教育有效性的衡量來說,能力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標尺,同社會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在比較長的時間中,教師對單向教學進行應用,該方法有較大劣勢。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這是一個生成的過程,要對課程目標要求進行完成,需要有效營造互動式教學氛圍,對學生的需求進行充分滿足,進一步形成思維的碰撞,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和生動,教學內容更加深化。當下,初中語文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逐漸拓展,并且學習時間有較大程度的壓縮,該現象產生了相應影響,導致部分教師在取舍上有所偏頗,語文能力的培養更是如此,已經成為了知識學習的附屬品,導致單向教學迅猛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不斷弱化,教師只是將相關知識灌輸給學生,并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 學科教研有所弱化。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發展來說,同教研水平的提升是緊密聯系的,但是目前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主要包括教學模式單一和教學內容尚未拓展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體現出語文學科的退化發展,其教研水平比較低。只有保證教師隊伍的豐富和整體能力的提升,才能夠發揮出良好的學科力量。不過,在部分學校中,教師仍舊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和手段,素質教育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和貫徹,對學生良好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有著較大消極影響,初中和高中的良好銜接也無法實現,使得素質教育的完整性遭到嚴重破壞。
二、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的起源是西方,提出這一概念的機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然后各個國家按照自身的實際國情對其進行深化理解,在我國,主要體現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學會學習、實踐創新”,在這些要素中,同語文有著緊密聯系的是人文底蘊與審美情趣。
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來說,需要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做到足夠重視,當對其進行應用的時候,需要對語文思維的養成進行有效促進,并且對審美情趣在生活中的應用做到足夠重視,具體來說是需要做好多方面內容的結合,主要包括理解、運用和思維等,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及其個性發展進行全面考慮,在實踐過程中對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進行充分應用,對教師進行有效促進,當開展教學的時候使其有針對性地實現學生個體認知與教學的融合,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實現學生良好品德與審美等的結合,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當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需要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到足夠重視,這是對生本理念進行落實與貫徹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教學中,學生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是其主體,并且成為了時代的接班人,要在今后的發展中提供重要支持和依靠,必須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有效調動。對核心素養在語文這門學科中的培養比重進行加大,一方面可以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順應時代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所以,在教育發展中,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成為了一項重要課題。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思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對其進行強化。簡而言之,邏輯思維的存在范圍是比較廣泛的,一方面存在于理科教學中,另一方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有所體現,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在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良好思維能力的提升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環節。同時語文思維能力有其具體體現,主要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寫作內容編排等。所以,當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可以對較為清晰的思維線索進行設計,最常應用的方法就是畫思維導圖,將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為核心,沿著作者思路梳理文章。
(二) 對課上實踐與課下實踐進行有效促進。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來說,在課程實踐上得到了集中體現。在學習成果檢驗方面,實踐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其標準,并且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有效調動。所以,當教師對實踐內容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對課上實踐與課下實踐做到足夠重視。在課上,將知識的重點與難點作為重要依據,對實踐內容進行設計,并且保證其流暢性與實用性。在課下,實踐形式的靈活性比較強。通過應用社會調查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 實現學習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進一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對于學生來說,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很多能力與感受,這些內容在自身的生活也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初中語文教學需要同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與聯系,對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有效培養,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需要多多鼓勵學生,使其發表自身看法,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其生活感悟能力。比如,開辦生活分享會,讓學生講述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收獲以及對生活的認識,與教師和同學一起交流,在此過程中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四、 結束語
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教學對其發展有巨大驅動力,需要將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實現品德與情感的銜接,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特征進行有效了解與掌握,同時將個體需求作為重要依據,激發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充分滿足自身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呂正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7(10):267.
[2]季瓊.以落實三維目標為抓手,著力培養核心素養——芻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7(06):217.
[3]張光星.對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6):72.
作者簡介:
謝油奎,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