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睿??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期的關鍵階段,而小學語文是學生生涯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最基礎也是易被忽視的一個內容。目前,大多數人都不重視小學語文教育,即便重視也是存在功利目的,只注重成績的存在,不能從根本上和素質教育層面重視小學語文。本文從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簡要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期對小學語文教育有所助益。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語文教育;問題;策略
小學語文教育是一個人整個教育鏈條上最為基本、最重要的一環,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的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只有相互連接好、彼此推動好才能使整個教育向前推進,否則就會影響后續的發展進程。小學語文在整個教育中就如同一個催化劑,它是學習所有知識課程的一個基礎工具,這個基礎打不牢固就會影響高年級其他課程的學習。想要學好小學語文并不是只有成績好才是真得好,而是要從根本上對教學語文教育進行建設,全方位多方面地進行小學語文教育,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熱愛語文,具有一定的語文功底內涵,這就需要改變現有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弊端,積極進行小學語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提升。
一、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的現狀
(一) 功利化嚴重
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和國家實力,政府一直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義務教育中,小學語文教育基本上沒有長足的發展,這是一個很嚴峻的現實問題。究其根源,我們會發現,中國現在的經濟屬于飛躍式的發展,在經濟追逐方面可謂百智盡顯。小學教育就是在這種社會氛圍下開始功利化,很多人對于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未來的功利化,而沒有看到人文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積極作用。語文作為母語,不應該因為習慣而被忽視,單純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人文預警的熏陶和陶冶也是至關重要的。當小學教育只是為了經濟趨勢,或者只是為了成績的提升,定制產業化的學習模式會使學習失去其中的韻味,將感悟回味等有滋味的東西變得乏味,使孩子增添厭惡感。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來說,單一的課堂功力教育不能夠實現教育的真正目的,語文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能力和境界。
(二) 小學語文教育形式僵化、教學方式存在偏差
現代社會的教育背景下,很多學校在小學語文教育上的教學觀念創新性都比較低,經常會出現跟風現象,一地的教育風格和方式受到歡迎和贊揚之后,都會出現效仿現象。例如現在的學校基本上都倡導誦讀國學經典,可謂聲勢浩大,投入的資金很大,實際上卻收效甚微。學校認為誦讀經典會增加學生的文學功底和底蘊,能夠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但是培養文學素養并不是這一個方法,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這與人的發展密切相關,它是為社會和人的發展服務的,所以應該與時俱進,時時刻刻應對社會進步的新要求,可不是用刻板僵化的教育方式來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
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學方式存在偏差,教與學的觀念模糊不清,對于教育形式的刻意追求和奉承,使得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方法失當,忽視了教育的本質。作為教師,為了應付考試獲得分數,往往都是將自身的經驗總結給學生,這就造成了學習思維和解題思維的模式化僵硬化,這樣就促使學生在學習上只是機械式地接受,缺少主動學習創新的意識。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育就會出現作文套路化、答案至上的現象。很多思維和模式本不是小學生該有的語言和思維,錯誤的教育理念將孩子的童真思維扼殺,死記硬背的方式將語文教育推向了誤區,使孩子成為受害者,并且影響十分長遠。
(三) 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能力的局限性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最重要的人生導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師多數注重的是語言的教授,注重在課堂上進行重點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小學生本身對于語文的興趣。課堂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把課堂知識教授成一種負擔和壓力就是與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了。此外,教師的言傳身教比課堂上的教育來得更加重要,學生的行為模仿能力非常強,作為語文教師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一味灌輸,應該從語文的魅力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熏陶,從自身的行為魅力對學生進行熏陶,這才是教育的精髓。另外,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結合,并且還要提升學習的趣味性,而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師都很僵化,一味地拘泥于課本,不能讓語文的魅力凸顯出來感染學生。
二、 小學語文教育的科學化建設途徑
(一) 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從長遠出發
小學教育的核心是幫助學生熱愛學習,在學校的集體中適應學校的環境,熱愛集體,熱愛生活,能夠為今后的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育具有工具和熏陶陶冶的作用,但是在人們的觀念中,語文并不受重視,熏陶的功能也不認可,父母也認為在孩子的學習中語文并不重要,忽視了孩子語文的理解、陶冶能力。現代社會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的功利性不利于孩子的學習成長,忽視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會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而且會使他們有挫敗感。這對于孩子未來長遠的發展是一種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 豐富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是所有科目里面最具有情感趣味的學科,教材中的設計也是十分生動,里面有很多生動的卡通畫面。教師不應該只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死板地教授和灌輸,也不應該為了應付考試僵化學生的思維,占用大量的課后時間掌握應試技巧。語文的很多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想要增強學生的文化熏陶,應該充分地讓學生了解生活、體會生活、理解情感。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多組織時間觀察體驗課,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的樂趣,將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實現學中樂、樂中學的理念。教師要盡可能地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和教授內容,鼓勵學生親近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培養語文素養,實現快樂學習。
(三) 提升小學語文教師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性格培養、情感熏陶最重要的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這個階段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師長遠發展,教師也應該具備一定的教育能力、文化知識功底以及思想素質的教育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和生活中應該是學生的道德楷模,是行為的模范。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用最專業的知識教授學生,對課文知識進行講解,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底蘊。教師要有一定的思想教育能力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作為教育工作中堅力量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力有所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才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丹丹.談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課外語文,2015.
[2] 謝玉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探究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語文建設,2013.
作者簡介:
曾睿,中小學二級教師,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新世紀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