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數學的課堂追問中,教師應當把握層次性、有效性的原則,科學評估學生、選擇問題、搭建平臺,在矛盾分歧時、在學生思維空白時、在出現錯誤時進行追問,不斷提高追問的有效性,實現良好的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追問;有效性
2011年版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應當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發展水平上。并在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提供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掌握數學學習的基本知識、方法、技能及數學思想,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效率的提升。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之下,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應當通過有效的課堂追問,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深層次地思考數學問題,有效地改變學生思維停滯的學習狀態,不斷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實現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目標。
一、 初中數學課堂追問的原則
顧名思義,所謂“追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之后,有針對性的“再次提問”。這種再次提問的方式,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在初中數學課堂追問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 層次性原則
在初中數學課堂追問的過程中,有層次的追問,主要是指教師的提問過程應當能夠有效地體現知識的發生、發展等邏輯過程,這種有層次的追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尤其是對于一些較難的問題,教師一次性提出來,學生難以理解,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可以將一個有難度的問題分解為幾個相對較易的問題,依次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逐步深入,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2. 有效性原則
課堂追問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活躍學生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目標。在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中,經常會有一些可以用“是”“否”回答的問題,這樣的提問方式雖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但卻難以實現有效的課堂追問目標。因此,教師在課堂追問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考慮問題的有效性,避免無效的追問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 初中數學有效課堂追問的“三部曲”
有效的課堂追問,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問題,精心組織教學活動的。在初中數學的課堂追問中,有效的追問,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1. 科學評估學生是基礎
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在初中數學課堂追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有效的課堂追問效果,首先需要科學、動態地評估學生。如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加工能力、思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等。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在學生解題、思考的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不能過多干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明確自己追問的難度、范圍等,這種有針對性的課堂追問,將會取得好的效果。
2. 問題的選擇是關鍵
選擇恰當的問題,是確保課堂追問有效性的關鍵。問題的選擇,應當符合以下幾點:首先是符合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能夠活躍學生思維;其次,問題與問題之間應當具有邏輯性,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并逐步深入的,能夠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邏輯性;第三,在課堂追問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本著“折重而問”的原則,選擇重要的、關鍵的問題進行提問,盡可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出現,問題的提出應當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3. 平臺的搭建是保障
課堂提問具有藝術性。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回答問題存在的困難,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全程包辦。該如何處理問題呢?筆者認為:平臺的搭建格外重要。而課堂追問,則是教師給學生搭建平臺的有效途徑。教師首先選擇幾個相對容易的問題,將學生導入既定的情境,再一步一步地通過追問,給學生指明方向,最終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
三、 初中數學有效追問的對策
有效的課堂追問,可以說是學生迷茫時的指明燈,能夠讓學生在矛盾中、在迷茫中找到思路,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
1. 陷入矛盾時追問
初中數學課堂追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最終解決問題的答案。因此,當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遇到有學生的思想見解不同、思維處于矛盾狀態時,就可以通過課堂追問的方式,達到撥云見日的目的。例如,教師提問:一個正數+一個負數=?。針對這個問題,部分學生說是正數,部分學生說是負數,部分學生認為是0.學生的思維處于矛盾中時,教師追問:等于正數的理由是什么?請舉例說明。學生開始闡述自己的理由。教師繼續追問:誰有好的辦法判斷一個正數和一個負數相加的結果呢?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能夠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 在學生思維空白時追問
教師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把握課堂追問的最佳時機。若學生已經出現“啟而不發、問而不答”的現象,則表明學生已經處于思維空白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教師不積極地進行引導,那學生將難以解決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狀態下,教師一個最佳的手段就是將問題轉化為幾個層層遞進的小問題,然后通過課堂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維和思考。這種層層追問的方式,有利于為學生搭建好回答問題的平臺,讓學生的思維從無到有,最終能夠解決問題。
3. 錯誤之處追問
“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錯誤是一種鮮活的教學資源,教師應當充分把握錯誤背后所隱藏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在錯誤中求知和探究,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已經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急于給學生糾正錯誤給直接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正確的做法時: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當把握糾錯時機,通過追問的方式,扭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有效的課堂追問,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思維和思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應當把握層次性、有效性的原則,本著“最近發展區”理論,科學追問,提高初中數學課堂追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新蕓.實施有效追問構建生命課堂——初中數學課堂有效追問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05).
[2]趙緒昌.把握數學課堂教學追問的時機[J].中學數學雜志,2010(10).
作者簡介:劉清新,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