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生們來說,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所以對于小學教育來說,它起著啟迪思維、啟迪智慧、啟迪創造,以及起著培養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近些年國家不斷加大對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力度與投入力度,旨在通過現代化的改革創新,使小學教學活動更加的科學化、現代化、時效化、高效化、多元化。例如國家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提倡的“生活化教學”,得到了廣大群眾,以及教師們和學生們的一致好評,通過“生活化教學”可把抽象化的小學數學知識點轉化成學生們所熟悉的生活性內容,這樣一來抽象化的知識點內容就會變得更加的具體化,從而就會大大幫助學生們的理解。所以,本文旨在介紹“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方式;構建策略;教學理念;教學內容
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們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所以,在以往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們的理解能力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最大難題。所以,近些年國家也一直致力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改革工作,旨在通過現代化的改革創新,使小學教學活動更加的科學化、現代化、時效化、高效化、多元化。例如國家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學”就得到了廣大群眾,以及教師的高度關注,并且也受到了廣大群眾,以及教師和學生們的一致好評,因為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很好地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可以極大地幫助小學生提高理解能力。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的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工作經驗的積累,以及對各種教學工作的調研總結,我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有一些自己的淺解,如:
一、 首先要準確定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把教學活動融于生活中,結合實際的事物進行教學上的解讀,從而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實際化、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們的認知共性,并獲得學習上的動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說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但是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注重的是單一化的知識傳輸,很多時候忽略了數學的應用性和生活性,所以這就會造成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有一定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識點和現實生活的“脫軌”,就會造成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低。
所以,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要從學生們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生們已有的認知出發來展開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們要擺脫傳統的“應試教學”,不能總是單一化的傳輸知識點,而是要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以及技巧使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融于生活。
但是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活動時,我們要切記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脫離實際環境。以及我們還要注意到生活化教學的趣味化,對于小學們來說,他們的自控能力極度有限,所以在長時間枯燥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當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厭煩心理,通過使生活化教學趣味化,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能動性,以及注意力。例如我經常把一些趣味性較高的實際問題引入到教學中來,如:
同學們!你們長大后想成為警察嗎?
你們知道警察通常根據“腳印”是怎樣破案的嗎?通過這樣設疑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在好奇心和興趣的驅使下,他們的積極能動性將得到極大的發展,從而我們再引導學生們得知其中的道理,如:
同學們!“腳印專家”根據腳印的大小,能夠推測出罪犯的身高,這是符合科學的!
人的身高大約是其腳印長度的7倍,另外步幅長度與身高也有一定關系,是1∶7,一般情況下,成年人的身高與腳印長度的比例是7∶1。所以專家們就得出了從腳印長度推算身高的公式:身高(厘米)=腳印長度(厘米)×6.876。
二、 構建“生活化教學”有哪些具體措施?
(一) 構建“情景化”教學
所謂的情景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情景化的教學過程中,就能夠很好地把教學內容生活化,例如在講授“追趕”問題時,我們就可以展開這樣的情景化教學,如:
同學們!今天學校要組織兩個課外興趣小組去郊外活動。
但是途中遇到點問題,看看同學能不能幫老師解決一下!
第一小組每小時走4.5千米,第二小組每小時行3.5千米。兩組同時出發1小時后,第一小組停下來參觀一個果園,用了1小時,再去追第二小組。多長時間能追上第二小組?
然后教師們引導學生明白解題思路:同學們!第一小組停下來參觀果園時間,第二小組多行了[3.5-(4.5-3.5)]千米了。這一段距離是不是第一組要追趕的路程呢?又知第一組每小時比第二組多行多少千米呢?我想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們要切記哦!
通過這樣“情景化教學”可以很好地把知識點置于生活化的例子中去,并且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也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二) 教學過程生活化
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尤為重要,對于教學過程生活化來說,我們可以把教學活動置身于實際的生活環境當中,例如場地方面我們可以選擇家庭、集市、操場等等。
例如我在留家庭作業時,會經常布置開放性的作業,如
“你們經常跟父母一起購物嗎?
例如買菜、買衣服、買生活類用品等等。
在買的時候你們幫父母算過價錢嗎?
今后買的時候你們要為父母算一算哦!算好了你可以告訴老師你們的計算過程哦!我要看看你們的積極性哦,還要看看你們誰是父母的小幫手!”
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們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沈毅,崔允都.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朱黎生,沈南山,等.數學課程標準“雙基”內涵延拓的教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2(5).
[3]曹凱華.小學數學知識走向生活化,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1(35).
[4]曹民.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與“數學化”[J].中國教育學刊,2006(2).
[5]管智宇.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3(08).
作者簡介:
孫長偉,吉林省白山市,吉林省白山市紅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