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教育的改革,體育這門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而身體又是革命的本錢。學好體育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對其課本內容的研究也越來越被重視。本文將對民俗體育在小學體育校本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民俗體育;小學體育;校本
民俗體育是一個地區的風土民情的體現,在小學體育校本中加入民俗體育,既可以豐富體育的教學內容,改變體育教學單一的現象,也可以促進民俗體育的傳播,弘揚本土的文化。但是,對小學體育民俗體育的運用狀況不容樂觀,許多小學還是用著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的體育教學嚴重影響了學校的體育發展。因此,開發利用民俗體育,在小學體育中加入民俗體育已經刻不容緩。
一、 民俗體育入課堂的內涵與意義
民俗體育游戲具有文化性、特色性、傳承性、協作性、社會性,它依附在當地的風土民情中,既是由民眾創造出來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它順應了人們的生產與發展的需求,以民間活動的方式流傳下來。具有許多的特點,其中又帶有或多或少的宗教色彩,主要是以群眾性活動為基礎,具有競技性等。它的內涵是全民性的,具有悠久的傳統歷史與民俗文化氣息。各個少數民族長久傳承下的項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通過不斷的交融與吸收不斷地發展而成。
二、 民俗體育入課堂的困難與調查
民俗體育在不同的地區其內容與發展情況不一樣,這里以我區小學為例,對4所小學的老師與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教師中有一半的老師認為民俗體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并沒有得到運用。這一點說明在中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民俗體育并沒有得到好的開發與運用,并且民俗體育在學校中只有在重要的節日才會有所涉及,而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并沒有涉及。
在對學生的調查中,數據表明77.5%的學生都希望在體育課中加入民俗體育,說明學生們對于在體育中加入民俗體育的呼聲很高,學生們也愿意在體育課程中加入民俗體育。在關于民俗體育的培養情況調查中發現,所有老師中僅有50%的老師參加過民俗體育的培訓,這就導致體育老師對于民俗體育的了解片面化與單一化,不利于民俗體育的發展與教學。而在關于學校的體育設施調查中,發現僅有35%的設施可以滿足體育的需求,說明體育設施難以滿足體育課程,更別說民俗體育,體育設施的不完善,也影響力民俗體育在小學體育的發展。
三、 民俗體育入課堂的認識與對策
教師與家長認識民俗體育是將其帶入課堂的關鍵:
1. 教師進行民俗體育理論學習培訓,通過系列認識,了解到什么是民俗體育,充分意識到它在學校體育課堂開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意義。
2. 召開家長會,讓大家暢所欲言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兒時都玩過哪些民俗體育游戲,例如:《摸石過河》《鞭打陀螺》《滾鐵環》《十二生肖跳》《跳屋子》《123木頭人》……等一系列游戲,有父母說:“現在的小朋友只知道電子玩具,對眼睛身體都無益,還容易上癮。如果也讓他們玩一把我們小時候的民俗體育游戲該多好!”大家各抒己見,覺得讓民間體育游戲走入小學生生活,并表示支持和配合,保證給孩子留空間和孩子們共同參與。老師與家長共同收集、采風,網查、整理,達成共識,把兒時參加過的民俗體育游戲的內容、規則、和所需器材規整起來,利用各種途徑、各種方式編輯成冊。由于收集的這些游戲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為學生所接受和喜歡。
民俗體育走入課堂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點:1. 體育器械與場地的開發。體育器械與場地是進行民俗體育的基本物質條件,只有將其改善,才能為民俗體育發展提供基礎。2. 加強對民俗體育教材的挖掘。對于民俗體育,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探索,了解民俗體育的來龍去脈,研究其中包含的文化價值,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民俗運動體系。例如,賽龍舟活動,就可以挖掘賽龍舟是端午主要活動,其來源主要是因為人們劃龍舟救屈原,但是沒有發現屈原,后來人們就以賽龍舟來紀念屈原。3. 編纂有關民俗體育的相關書籍。民俗體育書籍的匱乏是民俗體育不被重視的關鍵原因,對編纂民俗體育書籍,有利于民俗體育的傳播。在書籍編纂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與現代因素進行結合,書籍內容要做到有趣味,這樣才可保證民俗體育的廣泛傳播,例如編纂丟沙包這一節,就可以采用漫畫的形式,講述古人最先丟石頭后發展為丟沙包這種鍛煉身體的游戲。4. 加強學校領導對于民俗體育的重視程度,民俗體育在學校課本的引入首先需要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目前,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領導過分關注升學率,家長也只關心學生們的成績,造成了學生體育鍛煉的匱乏。因此,學校領導與學生家長要改變傳統的觀念。5. 學生們對于民俗體育的興趣,學生是民俗體育的主要接收者,學生們對于民俗體育的態度直接影響到民俗體驗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們進行拔河、丟沙包、跳繩等這類活動,培養學生們的興趣。
四、 民俗體育入課堂的資源拓展與途徑
1. 在小學的體育課本中,對于民俗體育的選取一定要有針對性,需要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在不同的年級,其心理與生理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此外,民俗體育是當地的特色,在不同的地方其民俗體育的內容與含義也不相同,因此在民俗體育的選取中要充分考慮到其傳統性與傳承性,并且,由于民俗體育來源于民間,所以民俗體育的教育與發展切不可以脫離民間。如:低段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選擇跳房子、拍手游戲、拍五角、滾彈珠、滾鐵環、跳橡皮筋等游戲教材;高段的學生的在體育教學中,可選擇具有一定挑戰性,運動量較大的游戲如:爬竿比賽、手過云梯、竹竿舞、踢毽子賽、打陀螺、拔河等項目。讓學生們在游戲過程中不僅鍛煉身體增強了體質,而且得到意志品質的教育。
2. 民俗體育在小學課本中的開發首先與學校方面有著重大的關系。學校必須要對民俗體育有著足夠的重視,在政策與資金上給予相應的支持。并且要給予體育老師們足夠的權利,使其可以放開手發展民俗體育。并且,要改變體育老師可有可無的觀點,給予體育老師足夠的尊重。在資金上,要進行相應的投資,確保可以完善體育器械與場地,體現出學校對于民俗體育的重視。這對于開發民俗體育在小學體育課中的運用有極大的幫助。在教師方面上,在體育中加入民俗體育,這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是一個考驗,體育老師對于民俗體育來說也是一名學生,因此對體育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體育老師們面對民俗體育從未知到掌握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體育老師能否通過這些考驗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水平。并且,為了更好地傳播民俗體育,體育教師應該學習并且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在學生層面上,因為學生是民俗體育的接受者,他們的喜歡與否將直接影響民俗體育的發展。因此,在開展民俗體育以及在民俗體育的選取上,應該充分的對學生們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們的喜好,這對于民俗體育在小學體育課本中開發尤為重要。
3. 民俗體育在小學課本中引用也有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當下,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蔓延嚴重影響力學生們的價值觀。而傳統的民俗體育里面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吃苦耐勞、鍥而不舍等傳統美德。因此,民俗體育在實施過程中也是對學生們進行價值觀的教育。民俗體育作為道德教育的素材,可以對學生們進行很好的指導,學生們在學習民俗的體育的同時,無形中也在接受著傳統文化的不斷熏陶。例如,學生在學習劃龍舟這一個知識時相應地就會對端午節文化來源以及對于屈原都有一個了解,并且學生們在學習知識時也會感受到民俗體育中的精神與文化內涵,學生們也會在無形中受到影響。
五、 民俗體育入課堂的安全教育
民俗體育活動中,雖然大多數內容還是簡單易學,危險性相對較小,但有些教材如:爬竿比賽、手過云梯、拔河、丟沙包、踢毽子、打陀螺等,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強調安全。如爬竿比賽和手過云梯這兩項,對上肢力量要求較高,低年級的學生就不適合,反復強調學生不要去模仿,以免防跌落而受傷;扔沙包游戲時,應注意沙包的重量及沙包四周有沒有裂開,預防沙子濺傷到學生的眼睛;踢毽子,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注意身邊的人,不要傷到別人或自己被什么東西劃傷、碰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講清楚游戲的規則和玩法,強調安全第一。
六、 小結
民俗體育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由當地人民創造,由當地的風土民情凝結而成。在小學體育的校本中加入民俗體育的內容,既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民俗體育所包含的吃苦耐勞、鍥而不舍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需要不斷的傳承的。民俗體育作為傳統美德的一個傳播載體,需要我們認真地對待。
參考文獻:
[1]林恩雅.小學民俗體育校本教材的開發與研究.學子.
[2]李娟,占玉珍.九江民俗體育在中小學開展的現狀調查研究.九江學院體育學院,2014.
[3]劉其龍.民俗體育引入百色市中小學體育課程開發與利用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6.
[4]王俊奇,饒愛,章華飛.江西民俗體育課程開發的作用于意義[J].遼寧體育科技,2006.
作者簡介:
林恩雅,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鼓山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