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更強調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選用多樣化教學方法與模式。對于生物教學而言,在高中課程中占據關鍵地位,為確保其教學質量,將差異教學策略引入其中。通過對差異教學策略的運用,將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出發點,深入了解并掌握學生個體差異與發展水平,增強教學針對性,實現生物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生物教學;差異教學策略;應用;芻議
傳統生物教學模式是針對學生群體實施統一化知識傳授,而教學目的與標準都相同,忽略了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和個性差異,導致生物教學活動難以與學生需求相適應。將差異教學引入其中,在生物教學中借助差異教學的策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進一步促進生物教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生物教學中的差異教學策略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 差異教學模式概述
所謂的差異教學模式,就是將學生差異作為重要基礎,有效結合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將學生學習基礎水平當做參考依據,以增強實際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學生先天智力、基礎層次、學習能力等存在差異,所以在接受教學知識方面也同樣有所區別。差異教學模式能夠正視學生個體客觀存在差異,并在學生自身基礎出發,確保其實現最大化地發展。通過個性方面的區別,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學習能力和質量的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并了解班級內部個別學生或者是群體學習需求,結合教學的目標要求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進一步增強教學活動質量。
二、 生物教學中差異教學策略的應用
(一) 分層設計教學目標
對差異性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細化成基礎層次、提高層次與發展層次的目標。而層次的要求要從低到高,相對應的是班級內部的后進生、中等生以及優等生。以有絲分裂與呼吸作用教學為例,即可設置出三種不同的目標,以保證與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相適應。
在呼吸作用教學中,將基礎層次目標確定為呼吸作用過程與意義的闡述,并闡釋呼吸作用中的物質和能量轉化特征。而在提高層次目標方面,則應要求學生詳細地列舉呼吸作用和植物其他生理作用間存在的聯系等。對于發展層次的目標,則集中表現在結合呼吸作用的原理,闡釋對呼吸作用產生影響的因素與農作物產量提高的有效策略。
(二) 分組的動態性與彈性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引入差異教學策略,需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針對學生實施分組,貫徹落實小組學習。其中,彈性分組與普通分組的最明顯區別就是學生分組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隨時調整,但必須將學生學習需求當做出發點。通過彈性分組的學習,教師扮演了組織者的角色,無須保證對各小組分配相同的時間,而是將有較多學習需求的小組分配更多的時間。另外,針對學習遇到困難的小組,教師一定要對其實施幫助。若小組中成員獨立能力相對較強而不愿意以小組學習方式開展活動,教師應當為其設計其他的學習活動,以保證其獨立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得到培養。
(三) 分層布置作業
無論是課堂作業亦或是課外作業,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的差異予以針對性地設計。其中,在作業設計方面,需充分展現其層次性,而教師則應當注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對各層次學生設計相對應的作業內容。另外,所設計的作業內容應具有一定梯度,保證難易程度與學生學習情況相吻合。一般來講,可以將作業細化成基本層次作業、提高層次作業與發展層次作業。需要注意的是,基本層次的作業應面向班級內部所有學生,是學生必須要完成的,作業的具體內容則是對基本知識加以練習和鞏固。而提高層次的作業在設計方面,要重視各類知識間存在的聯系,對其運用生物知識的能力進行培養。而發展層次的作業,應強調對具備較強生物學習能力的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自身的學習水平不斷增強,對其創新意識予以培養。
(四) 有機融合個別輔導和統一教學
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在面向所有學生的基礎上,還應當兼顧個別學生學習的需求,并實施個別輔導,以保證班級內部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提高。
其中,個別輔導針對性要強,最重要的就是對其他學生學習活動提前安排,以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班級后進生出現學習困難的原因就是其對于客觀事物的認知片面且過于直觀,尚未在事物本質特征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為此,教師在實施個別輔導的過程中,應確保采用的策略與方法科學合理,確保輔導更加有效。
(五) 學生評價的多元化
教學評價并不單純只是對學習知識的評價,同時也涵蓋了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評價。
一方面,學生的自我評價。結合具體標準要求,檢查個人學習情況與身心發展狀況,全面歸納并總結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進而確定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客觀公正地評價自我,才能夠實現學生的良好發展。
另一方面,貫徹落實小組內部評價。為保證學生能夠公正客觀地評價自我,生物教師可以選擇組內學生互評的方式。通常,學生間的了解遠遠超過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以及學生的自我了解。為此,應提倡小組內部的互評方式,將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客觀公正地展現出來。
綜上所述,在文中結合差異教學策略的特點與內涵,闡述在教學實踐中對差異教學策略的具體應用。特別是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差異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并獲取可觀的教學成績。由此可見,差異教學應用于生物教學中是全新的教學模式與思想,對學生的個性與需求差異給予必要的尊重,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滿足學生學習個性化的需求,使生物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史琴.實施差異教學實現差異平等[J].當代教育論壇,2005(04).
[2]王樹婷.地理課堂實施差異教學的策略與實踐[J].咸寧學院學報,2006(01).
[3]張英.淺議生物課程差異教學與面向全體學生的實施[J].中學生物學,2012(10).
[4]李剛.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在高校生物教學中的運用[N].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02).
[5]游隆信.生物學概念的教學策略探析.生物學教學,2005,30,(2):46.
[6]徐輝.談生物教學中對概念的處理方法[J].中學生物教學,2003,(10):21.
[7]吳遐.探究活動中構建生物學基本概念的初步研究[J].中學生物學,2005,(10):15.
作者簡介:胡君葉,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