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素質教學理念成了小學基礎知識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除了要加強小學生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培養之外,體育素質強化也成了小學生基礎教育機制中重要一環?;谒刭|化教學理念,立足教學實踐,本文就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展開詳細探討,并提出具體的研究思路,以供廣大讀者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培養途徑;問題研究
一、 基礎教育體系中小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的必要性
基礎教育學科中,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任何學科而言,老師如果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具備較強的學習自主性,能夠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學習知識。構建主義認為:“體育興趣與普通學科的知識興趣有所不同,體育興趣是建立在學生個性化認知模式基礎上的運動反應機制,是小學生個體運動差異、反應能力、身體素質的認知表現”?,F代素質化教學理念認為:“小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形成對于健全小學生的認知思維和個體素質化意識有著重要作用,是促進小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增強,身體素質強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現代基礎教育中,著重于小學生個體運動意識的激發,健全小學生的行為決策機制與認知模式,可以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能力,具備較強的體育學習能力。
二、 小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培養的主要途徑
(一) 構建個性化體育課堂
從目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來看,要培養小學生具備形成體育運動興趣,首先要構建個性化體育課堂,以強化小學生的體育運動素質為核心,健全小學生的體育認知思維。素質化教學理念強調的是小學生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全面協調發展,而身體素質作為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基礎,是素質教學的第一環節。因此,在基礎教育體系中,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就要結合小學生的基礎生理條件、認知思維開展個性化體育教學。一方面體育老師要尊重小學生的意愿,按照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設置課堂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老師要結合小學生的運動興趣設置體育訓練科目,以強化學生的運動認知架構,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全其身體素質。
(二) 優化體育課程設置
小學生體育教育是包括游戲活動、課堂組織、思想引導于一體的綜合教育引導機制,是培養小學生形成健全健康意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小學生體育教育包括體育常識課堂、體育課和游戲活動課堂等,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主要培養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身體素質。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主要包括游戲活動、實踐課程和體育活動,是一系列的戶外活動機制。因此在現代幼兒健康教育中,體育老師必須理論聯系實踐,既要做好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工作,也要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讓小學生具備較好的身體素質條件。
(三) 加強小學生的體育專項訓練
在小學生體育教育過程中要對小學生進行專項訓練,首先,老師就要重視小學生的身體素養提升,加強對小學生的專項訓練,促進其運動技能提升。同時,老師要針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詳盡的考察,不同的小學生其身體條件和基本素質有著差異,老師要通過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案和訓練計劃,將各項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統一,著重于小學生體育游戲活動技能掌握和核心素養的提升。第二,老師要針對不同小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訓練方式,因為小學生的先天身體條件及思想素質水平不盡相同,因此老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的運動項目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拓展小學生的體育知識視野。
(四) 注重小學生體育游戲的活動組織
基礎體育教育要以健全小學生的認知思維,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為基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集體游戲組織模式主要以班級作為游戲單位,老師引導全班幼兒一起游戲。例如,跳大繩、拔河、老鷹抓小雞、對對碰等,這些游戲的集體性較強,主要考察小學生的集體協作意識和團隊競爭意識。小組為單位的游戲組織模式或者以班級小組為單位,或者是三兩個小學生為一組進行游戲。主要包括,集體體育比賽、籃球教學、足球教學等,主要考察學生的個體能力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互助精神。游戲因為其類型不同,所以組織方法也不盡相同。一般性的組織原則主要是按照幼兒的意愿和老師出于教學要求進行,其組織方式多種多樣。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模式尚不健全,包括集體協作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還未完全成型,所以游戲活動要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小組或集體作為組織導向,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游戲,要注重活動安全和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綜上所述,在現代小學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形成體育運動興趣就要構建個性化體育教學課堂,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模式和身體素質條件加強小學生的體育專項訓練,優化課程設置,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融合在一起,設計符合小學生個性的游戲活動,強化小學生的個體運動素質,健全小學生的體育認知架構。
參考文獻:
[1]趙凱.提高學生體育課興趣的思考與實踐[J].好家長,2015(25).
[2]蔣禮城.影響小學生足球興趣的因素及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5(25).
[3]謝成寶.在體育教學中培養運動興趣之我見[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1).
作者簡介:崔周瑜,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見龍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