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鏈接實際,在順應思維特點中設置生活情境;遵循本質,在激活身心意識中設置游戲情境;探尋考量,在扣住認知落差中設置問題情境;彰顯特質,在契合認知規律中設置主題情境,借助情境教學更好地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遵循本質;情境教學;整體效果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把握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技能,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可以嘗試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鍛煉情趣,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 鏈接實際,在順應思維特點中設置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脫離生活資源展開教學,會使學生的身心陷入機械枯燥的泥潭。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鮮活可感的生活情境,緊扣生活資源激活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不斷發展。
如在教學“中長跑練習”中,為了消除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無聊感,教師就將訓練的場地設置成學生上學、放學的路程,也可以生活中地圖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中長跑的練習,讓學生在長跑練習的過程中想象長跑的過程。比如在操場上設置深圳與香港兩個標牌,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從“深圳”出發,最終到達了長跑的終點“香港”,將原本枯燥機械的長跑訓練演化成一次“深港”拉力賽。為了增強情境的鮮活性和可感性,教師在操場周圍布置了簡單的場景,讓學生在長跑過程中進行感知,給予不同階段的學生精神上的沖擊,讓學生在跑的過程中,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動力。
這一案例中,教師充分整合生活中的資源,設置了“深港拉力賽”,以地圖的形式將學生生活中的資源引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中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興趣,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 遵循本質,在激活身心意識中設置游戲情境
兒童心理學家蒙特梭利曾經指出:游戲是兒童最為重要的生活方式,更是他們進行學習的有效途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需要順應學生認知特點,在尊重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多為學生設置有效的游戲形式,從而激活學生內在認知意識,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例如在進行隊列訓練中“立正、向左轉、向右轉”這一部分時,教師就為學生設置了相應的“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并對游戲規則進行適當改編,為學生營造出相應的游戲情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游戲的基本規則,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游戲練習的內容。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快速明確了“左右”兩個方位的順序,同時還掌握了隊列訓練的相關知識。這樣一來,體育課堂教學就有效地規避了一些無趣生硬的尷尬,讓學生在激活認知意蘊的基礎上,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知識、鍛煉體育技能。
這一案例中,正是為學生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將學生的身心浸潤在游戲情境之中,更好地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不斷發展,為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 探尋考量,在扣住認知落差中設置問題情境
任何一種知識和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激發學生內在的認知意識,讓學生思維運轉提升到最佳狀態。這時候的教學才是最佳的。為此,教師就需要從自身教學內容的特點出發,探尋教學內容與學生現有能力之間的差異,并緊扣這個教學點設置出相應的問題,喚醒學生內在的認知思維。
例如在教學短跑和長跑的過程中,教師就認真考量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為學生播放了國際黃金聯賽的視頻,并著力為學生呈現了運動員短跑和長跑的視頻,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對跑步的動作要領形成基本的認知與了解,并側重于感知短跑姿勢和長跑姿勢的不同點。隨后,教師針對學生對視頻的觀察,將教學聚焦在優秀運動員的視頻動作中,并相繼設置了這樣的問題:什么樣的姿勢適合于長跑呢?什么樣的姿勢更適合于短跑呢?在學生的深入交流中,教師分別通過自身的演示以及學生的表演,引領學生在深入實踐對比之中,認識到不同的跑步要求有著完全不同的狀態。最后,教師再次引領學生借助視頻錄像中運動員標準的動作示范,讓學生通過實踐模仿的方式身體力行,真正掌握短跑和長跑的動作要領。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正是抓住了問題情境這一有效的方式,引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 彰顯特質,在契合認知規律中設置主題情境
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既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同時彰顯著各自特點。這就意味著教師可以針對每一個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鮮明的主題情境,并依托每一個教學內容構建相應的主題,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認知主題,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具有鮮明的目標性。而在具體確定體育情境主題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關注兩大維度的內容:其一,就是關注課堂教學的主體,即學生,從他們現有的運動能力和認知興趣入手;其二,就是結合當下較為流行的一些體育活動,為學生的運動興趣保鮮。然而不論從哪種維度入手,都必須與體育課程教學或者學生的教學內容形成緊密的聯系。
比如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將目前較為流行的《奔跑吧兄弟》中著名的“撕名牌”的活動,相繼吸收到活動課程中來。所謂的“吸收”并不是簡單地采用“拿來主義”的方式,進行原封不動地直接照搬,而是根據學校場地、學生的特點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地補充與改進,在保留原有活動特點的基礎上,與短跑能力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得學生在原有情境之中更好地進行鍛煉,促進學生身體技能的不斷發展。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對主題的情境進行豐富,拓展主題確定的選擇空間。比如我們可以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節日,作為學生活動的主題,也可以嘗試以相關的體育比賽為主題,豐富學生的內在意識和認知思維,為學生設置更為可感的運動情境奠定基礎。只有不斷地豐富學生運動的主題意境,并進行合理而有效地實踐運用,才能讓主題情境更好地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服務。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切不可簡單粗暴地將教學內容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否則,這些教學內容就會如同一座大山,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作為教師我們通過巧妙的情境設置,喚醒學生內在的參與欲望,充分運用生活資源,以生活情境作為積淀,適當地采用游戲情境,并輔之以精確的問題情境,最后通過主題式的情境加以拓展與深化,真正彰顯情境教學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任,更好地促進學生體育核心意識和能力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范佳偉.基于兒童本位,體育教學也需情境化[J].中小學體育,2014(08).
作者簡介:邵偉,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晨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