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波
摘 要: 圖書館總分館制,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總分館制以其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更高級別的資源共享優勢在我國不少城市推廣開來,它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有效途徑。本文就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現狀以及在推廣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總分館制;現狀;解決對策
1 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意義
1.1 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內涵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采取的公共圖書館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它是指在一個合適的地域單元內,由一個或多個建設主體建成一個“公共圖書館群”,在運作機制上,總分館統一配置和共享資源,并進行各類資源的統一采購、分編、加工和配送,總館主管和協調分館的共建共享。圖書館總分館制是實現普遍均等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有效形式之一,它的優越性已經在實踐中充分的顯現出來,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它不僅可以激活基層圖書館的服務活力,還可以把松散的文化服務體系擰成一股合力,不斷促進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發展的現代化進程。
1.2 圖書館總分館制的重要作用
圖書館總分館制是一種科學合理的發展模式,它不僅能使信息資源配置更為合理,還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圖書館的效用,它的形成是城市發展、社會需求的現實需要。總分館制有效縮短了公眾與圖書館之間的距離,為偏遠的街道、社區植入豐厚的文化土壤,有效填補因文化發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服務鴻溝,更有利于改變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二元結構,更好地體現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總分館制對于基層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支撐,擁有成熟的市場經濟的國家和地區的圖書館,應時刻把提高公眾的文化素養,謀求地區的經濟發展作為一個長遠的目標。我國欠發達地區之所以發展落后,一方面是受地域因素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受知識匱乏的影響。總分館制的建立,有利于補齊城鄉文化建設的短板,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使文化延伸到了鄉村,基層人民群眾更方便、快捷的接收到可以幫助他們發家致富的信息資源。現在農村都開始積極創業,種植蔬菜大棚、養殖家禽等等。鄉鎮級的圖書館大都配備了種植、養殖圖書、光盤等資料,為基層人民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資源儲備庫。
2 我國總分館制建設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總分館制帶來的現實效益有目共睹,被譽為打破“籬笆墻”的公共圖書館和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嘉興模式”以及蘇州、佛山模式,是構建城鄉一體化新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成功實踐的典型代表,它們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引領了正確的方向。但是通過深入分析我國總分館制的現實狀況,這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1 總分館制建設中存在嚴重的體制障礙
總分館制的核心在于建立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統一服務的服務體系,實現上述服務體制的關鍵在于經費管理和人員管理的統一。但是,由于圖書館的建設主體是地方政府,這就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一級政府建設和管理一個圖書館。由于不同級別的政府承擔圖書館的建設和管理主體,這就造成了圖書館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多元化,這種相對獨立的建設和管理單元,是圖書館總分館制的體制性障礙,進而發展成為圖書館之間合作的堅硬壁壘。
2.2 總分館制建設中缺乏夯實的物質保障
雄厚的物質保障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總分館建設深度分析發現,物質的匱乏成為總分館制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由于我國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往往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地方對圖書館建設的財政投入也很樂觀,圖書館相應的軟硬件配置較為完善,總分館制建設開展的如火如荼,卓有成效。但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由于資金的短缺,當地政府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相對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總分館建設的進程,以至于出現因無資金采購新書,而引發“書籍更新慢、無書可讀”的民怨。
2.3 館際間的孤立導致的資源配置不合理
通過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深入調查發現,有些地方的總館和分館在資源建設中還不能多層次、多領域的互補與共享,不能通借通還,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總館對分館只是流于表面的業務指導,并沒有對最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書目數據、期刊雜志進行整合。這種館際間的孤立性,造成信息資源重復、閑置、更是浪費了來之不易的圖書購置經費,嚴重影響了總分館建設的進程。再者,分館在建設的過程中,只是機械的按照行政區劃劃分,并沒有考慮到當地的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從而導致一些分館服務供不應求,一些分館卻是無人問津的局面。
3 加強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措施
3.1 打破總分館制建設的體制障礙
總分館制的最大桎梏是體制障礙,即總分館制要求人、財、物的相對統一與現行行政“分級管理”、財政“分灶吃飯”的體制相矛盾。怎樣才能打破總分館制的體制障礙,使其真正實現低投入、高效益,是擺在圖書館工作者面前的嚴峻課題之一。解決體制問題的關鍵在于立法,通過立法規范與總分館建設相適應的圖書館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不斷突破現有的體制,構建“合適的管理層級”和“合適的管理單元”,理順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為總分館制建設提供人力、財力的制度性保障。各級政府在努力建設總分館形式的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同時,也應該明確各方責任,形成合力,積極對分散的資源整合,共同為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和均等化貢獻力量。
3.2 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確保總分館建設的經費來源
首先,總分館運行機制若要求得平穩健康發展,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推陳出新、因地制宜,才能促進總分館制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通過立法規范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和管理主體,確保總分館建設所需的物質條件,同時為總分館建設可持續發展提供健康的法制環境。合理設置總分館建設主體,維持總分館之間的緊密聯系,以科學有效的管理,保障總分館制建設的有效運行。其次,總分館建設關乎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關系到一個國家整體文化素質的發展。保障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經費來源是擴大圖書館服務網絡覆蓋面,將公共圖書館優質資源延伸到基層,建設書香城市的必要條件。各級政府應充分認識到文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提高對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重視程度,專款專用保障總分館建設專項資金的足額、按時發放,防止出現“有館無書”、“有書無舍”的尷尬局面。
3.3 加強館際間的合作,實現通借通還
首先,建立健全總館和分館間的合作機制,加強總館和分館在信息咨詢、數字資源開發、以及新書采購方面的溝通,全面協調、合理分配總分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優勢互補、互通有無,避免再次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其次,盡快實現市、縣、鄉三級館之間的通借通還,它是總分館制順利進行的基礎保障措施,它不僅有利于各級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服務互動,更有利于迅速拓展圖書館服務范圍,全面推動總分館建設整體、協調、快速發展。
總之,總分館制是公共圖書館走向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必然趨勢,也是圖書館間進行密切協作的理想階段,是圖書館把握歷史機遇,尋求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國家和政府應當把建立圖書館總分館制作為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樹立強烈的文化自覺和政治責任感,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到改善民生的高度,努力從多渠道對總分館建設增加經費投入,為構建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不斷努力。總分館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圖書館事業抓住歷史機遇,逐漸突破舊體制框架的束縛,謀求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盡管目前我國的總分館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盡快形成一個一體化的、成熟的總分館建設體系。
參考文獻
[1]王雯琦.公共圖書館總分館管理模式研究[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1(5).
[2]王煒.蘇州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實現全覆蓋[N].中國文化報.2010—04—01(2).
[3]賀文蕾.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現狀及建設可行性[J].2013(26):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