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哈巴
【摘 要】目的:研究在大腸病變內鏡治療中采取無痛腸鏡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驗證數據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64例大腸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將傳統內鏡治療納入到參照組,將無痛腸鏡治療納入到實驗組,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組間差異。結果:數據顯示,實驗組大腸疾病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合計值、舒張壓波動值、收縮壓波動值、心率波動值對比參照組,P<0.05,統計學數據存在參考價值。結論:將無痛腸鏡應用在大腸病變內鏡治療中具有顯著作用,值得應用。
【關鍵詞】無痛腸鏡;大腸病變內鏡治療;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6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02
此次驗證報道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64例大腸疾病患者的治療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本次納入對象為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64例大腸疾病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一組各納入32例,參照組男女比17:15,年齡最大值70歲,年齡最小值20歲,年齡中位值(45.21±4.32)歲;實驗組男女比16:16,年齡最大值71歲,年齡最小值21歲,年齡中位值(45.89±5.52)歲。比較兩組基礎信息,P值>0.05,統計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傳統內鏡治療,實驗組予以無痛腸鏡治療,選取日本Olympus CF-260電子結腸鏡,Olympus EU-M2000內鏡超聲系統,南京微創電子結腸鏡止血夾,南京微創注射針,IT刀,Hook刀,高頻電裝置、APC 300氬離子凝固器,搶救藥品以及麻醉設備:麻醉師檢查前靜脈推注1μg/kg芬太尼,依據1至1.5mg/kg劑量從靜脈緩慢注射丙泊酚,將維持患者自主呼吸作為丙泊酚推注量,在鎮靜度達到4 級之后進鏡。依據RAMSAY分級法鎮靜程度包括5級,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為4級:入睡,存在睫毛反射,但喚醒困難為3級;入睡但十分易喚醒為2級;反應好,但困倦為1級;清醒為0級,由于手術時間相對比較長,容易發生腹部不適現象,因此應用4級鎮靜法。檢查中如患者發生的體動明顯,需要注入丙泊酚0.5mg/kg;予以常規結腸鏡檢查病變之后進行規范的統一治療,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治療方法:采取EMR切除處理較小的扁平息肉;以尼龍圈套扎后實行高頻電切方式處理粗蒂息肉,將粗血管暴露,利用止血夾對創面進行封閉;對于超過2cm廣基息肉以及早癌實行ESD切除,利用熱活檢鉗與止血夾進行止血;以ESD剝離黏膜下腫物,利用止血夾對創面進行封閉。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兩組大腸疾病患者不良反應合計值、舒張壓波動值、收縮壓波動值、心率波動值。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統計驗證的64例大腸疾病患者均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涉及的所有數據,以率(%)的形式表示參照組與實驗組大腸疾病患者的內鏡治療情況,采取卡方檢驗,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參照組與實驗組大腸疾病患者舒張壓波動值、收縮壓波動值、心率波動值,采取t檢驗,P<0.05,統計學數據存在參考價值。
2 結果
2.1 對比參照組與實驗組大腸疾病患者的內鏡治療情況
數據顯示,實驗組大腸疾病患者治療后出現1例惡心、1例頭暈現象,不良反應合計值為6.25%,參照組大腸疾病患者治療后出現3例惡心、2例頭暈、1例心慌、1例腹脹、1例腹痛現象,不良反應合計值為25.00%,卡方為4.2667,P=0.0388<0.05,統計學數據存在參考意義。
2.2 對比參照組與實驗組大腸疾病患者監測指標
數據顯示,實驗組大腸疾病患者舒張壓波動值(7.02±0.35)mmHg、收縮壓波動值(11.32±1.11)mmHg、心率波動值(13.02±1.32)HR,參照組大腸疾病患者舒張壓波動值(13.54±0.65)mmHg、收縮壓波動值(21.21±3.51)mmHg、心率波動值(23.54±3.12)HR,t=49.9602/15.1972/17.5663,P<0.05,統計學數據存在參考意義
3 討論
不少疾病都屬于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如果檢查之后發現癥狀需要盡早進行切除,結腸鏡下治療為臨床的首選方法[1]。國內近年來國消化內鏡診治技術得到飛速發展,內鏡醫師更加重視內鏡下大腸側向發育型腫瘤、腺瘤性息肉、早癌以及廣基鋸齒狀腺瘤的形態,全面掌握ESE、ESD、EMR下的大腸疾病治療方法,促使能夠更好的進行大腸疾病內鏡治療,提升治療效果[2]。無痛內鏡技術近年來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與推薦,對于上消化道病變鏡下治療十分有利。無痛腸鏡下治療會提升患者耐受性,減少腸道蠕動,保持穩定的心率與血壓,有利于降低并發癥[3]。
研究數據發現,驗組大腸疾病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合計值為6.25%、舒張壓波動值(7.02±0.35)mmHg、收縮壓波動值(11.32±1.11)mmHg、心率波動值(13.02±1.32)HR對比參照組的25.00%、13.54±0.65、21.21±3.51、23.54±3.12,統計意義存在。
綜合以上結論,在大腸病變內鏡治療中應用無痛腸鏡相比較常規內鏡治療優勢更突出。
參考文獻:
李書香,張萌,趙春倩.無痛腸鏡在大腸病變內鏡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藥,2017,39(7):1044-1047.
[2夏銘,曾海龍,張正坤,等.窄帶成像放大內鏡技術鑒別大腸腫瘤性病變與非腫瘤性病變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6(7):527-529.
黃吉雄,伍琳,莊劍彬.窄帶成像結合放大內鏡對大腸平坦型病變診斷的價值[J].中外醫療,2016,35(2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