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梅
【摘 要】目的:探討婦產科休克性失血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7年1月-10月本院婦產科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傳統護理方式,觀察組的24例患者在此基礎上另外采取綜合護理方式,綜合護理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和心理護理。結果:對照組患者中治愈出院20例(83.33%),死亡4例(16.67%),觀察組治愈出院24例(100.00%),沒有出現死亡病例(P<0.05)。結論:綜合護理方法注重患者的身心狀態,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對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護理質量、改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婦產科;失血性休克;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失血性休克是目前婦產科常見的臨床急癥之一。發生失血性休克時,由于患者短時間內失血量過大,易造成血容量銳減,循環血量下降,而此時機體的代償機制無法保證組織的正常灌注,引發組織缺氧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目前,綜合護理方案已被廣泛應用于婦產科臨床中,且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發揮著重要功效。為了判定其推廣價值,本院再次進行了相關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及綜合護理措施,觀察兩組患者恢復效果,具體研究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 2017年1月-10月本院收治婦產科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患者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27.9±2.8)歲,其中,10例產后出血,4例前置胎盤,6例胎盤早剝,其他28例。經患者同意后,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4例患者,年齡26~36歲,平均(277±2.3)歲;對照組24例患者,年齡24~34歲,平均(28.2±3.3)歲。所有入選對象都表現出脈搏微弱、臉色發紺及四肢冰冷等癥狀,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護理過程中,為了體現綜合護理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臨床效果,對照組和治療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傳統護理方式,治療組的24例患者在此基礎上另外采取綜合護理方式,綜合護理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和心理護理。
1.2.1 綜合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如下。首先,在接到失血性休克患者時,護士通過患者家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發病情況,盡快將患者安置于重癥監護室(ICU),測量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體溫及意識等生命體征,從而迅速判斷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同時要及時向護士長報告,以方便護士長在短時間內作出急救護理方案。手術過后,密切觀察術后患者病變情況,并記錄患者的尿量變化,使用心電監護儀監測患者脈搏24小時的跳動并做好記錄。在護理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失血性休克會使患者變得焦慮,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還有可能患上抑郁癥,嚴重者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此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病情指導,對患者做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焦慮情緒,讓患者放松心情、保持愉悅的精神狀態,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并做好出院指導。
1.2.2 常規護理 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對患者各項生命指數進行監測,結合患者病情,配合醫師開展急救處理等。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版本為SPSS13.0的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來表示,用來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采取t檢驗計量資料。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中,有20例患者癥狀得到了緩解,經護理后痊愈出院,另外有4例患者因搶救無效而死亡,病死率為16.67%;觀察組治愈出院24例(100.00%),沒有出現死亡病例,病死率為0(P<0.05)。
3 討論
失血性休克屬于婦產科臨床中一種常見的急癥,不僅病情發展速度快,而且也是一種嚴重的癥狀,如得不到及時救治或救治不當,極有可能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影響預后,嚴重時還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患者進行及時搶救,把握搶救時間、制訂有效搶救方法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而整個搶救過程中的護理更不容忽視。[1]
護理過程包括術前選擇合適的手術器具,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并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綜合護理是根據患者實際從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以及出院后制定的一套全方位的護理方案,臨床應用可有效避免患者救治期間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護理人員應掌握應對急癥的快速急救能力,爭取在第一時間內做到快速有效地搶救患者,并且配合醫師完成各項輔助檢查。在護理過程中,還要根據患者病情情況,制定個體化且詳盡的護理方案,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同時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取得患者家屬的配合與理解,使之能夠有效配合護理工作,提高護理的有效性。護理人要努力提高專業技能和護理水平,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同時注意觀察患者心理變化,積極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自信心,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積極的治療態度有利于術后病情的康復。在護理過程中,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十分重要。[2]與患者進行主動溝通,了解其情緒狀態,并給予積極的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配合度,減輕患者的壓力和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能夠對整個護理效果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陳火明.產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搶救與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1(02):255-256.
蘭麗.淺談對產后失血性休克患者進行搶救及護理的方法[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5):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