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林 陳華平 張福洲 李兵
【摘 要】目的:探討CT與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病理確診的股骨頭壞死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在實施病理確診前,為患者實施CT與核磁共振診斷,對比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情況。結果:4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經過CT診斷,確診32例,診出率76.19%,核磁共振診斷,確診41例,診出率97.62%,核磁共振的診出率高于CT,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CT與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壞死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核磁共振的診出率更高,值得應用。
【關鍵詞】CT;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壞死
【中圖分類號】R2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2
股骨頭壞死為臨床上常見疾病,也為典型骨科病癥,該疾病的產生多為骨頭受到外力損傷或者供血不足及中斷所致,發病后,骨頭結構會產生病變,產生功能性關節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有著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針對該疾病的治療,首先應對該疾病的病況進行確診,然后依據診斷資料對癥治療,因此,診斷方法的選用極為重要[1]。本文為探討CT與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應用效果,特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病理確診的股骨頭壞死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病理確診的股骨頭壞死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61.90%),女性患者16例(38.10%),年齡在32-75歲,平均年齡為(50.21±1.25)歲,病程5-42個月,平均病程(14.32±1.22)個月,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患者7例(16.67%)、大專以下學歷患者35例(83.33%);納入標準:依據WHO中關于股骨頭壞死的診斷標準[2],確診為股骨頭壞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在實施病理確診前,為患者實施CT與核磁共振診斷,
CT診斷:設備選用Philips16排螺旋CT掃描機(機型號:MX 16-Slice),層間距為10mm,層厚控制為10mm,電壓設定為120kv,電流設定為220-300mA/s,在患者肘部的靜脈血管處,為患者注射1.5-2.0nk/kg劑量的非離子型造影劑,注射的速度控制為3ml/s,做好相關記錄。
核磁共振診斷:設備選用GE 1.5T高場雙梯度的核磁共振儀,為患者實施常規的檢查,仰臥,常規檢查時,選用橫軸位、矢狀位,依據實際情況,可以加上冠狀位;選用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掃描,做好記錄[3]。
1.3 觀察指標
觀察4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CT和核磁共振診斷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輸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組間用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4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CT和核磁共振診斷情況
4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經過CT診斷,確診32例,診出率76.19%,核磁共振診斷,確診41例,診出率97.62%,核磁共振的診出率高于CT,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股骨頭壞死作為臨床上典型骨科病癥,早期診斷不是非常明顯,當癥狀比較明顯時,患者的病情多為中晚期,此時的治愈率極低,會給予患者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早期的診斷非常的重要,越早治療越好,治愈率越高,應給予重視[4]。
CT與核磁共振為兩種常見的診斷方法,在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診斷過程中,CT診斷具有高分辨率、多層掃描面等特點,雖然能夠全面的診斷出患者的病癥,但是,在診斷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輻射,進而造成患者產生一些負面病癥,影響患者的治療;核磁共振為電磁波脈沖診斷,對人體的損傷極少,安全性極高,圖像清晰;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核磁共振具有的優勢為:①立體成像、多方位;②對于軟體組織的掃描,優勢非常明顯;③能夠對患者的病灶形態、位置等進行清洗的掃描。④脈沖為電磁波,輻射少,安全性高,對受檢者的傷害小;⑤能夠對受檢者全身進行掃描診斷,不會受到任何的限制;⑥診斷的范圍廣、操作簡單,診斷時間段。這兩種診斷方法在進行診斷的過程中,核磁共振診斷的優勢更加明顯,在針對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診斷過程中,診出率更高,患者進行檢查過程不受外力影響,給予醫生提供準確、全面的診斷信息,因此,核磁共振的應用價值更高[5]。本文中,對比CT與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應用效果,發現,核磁共振的診出率97.62%高于CT診斷的76.19%,統計學有意義(P<0.05),表明,在股骨頭壞死患者患者選擇診斷方法時,在CT與核磁共振均能實施的情況下,核磁共振應優先選用。
綜上所述,CT與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壞死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核磁共振的診出率更高,值得股骨頭壞死患者應用。
參考文獻
郭山山,黃海歆,孫宏立.CT與核磁共振成像在成人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診斷中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6,17(1):53-55.
范輝,孫傳順,趙慶齡,等.多層螺旋CT與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22(10):86-87.
唐運成,趙相勝,黃飛文,等.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與常規序列在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影響雜志,2014,22(5):308-310.
夏耀峰.探討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CT與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效果及意義[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3(29):6120-6121.
韓生福,邢學鋒.CT與核磁共振治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應用價值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38):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