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久珍
摘 要: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已經開始在全國范圍使用,其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比原來的課標版教材更進一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科學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采取各種措施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奠基。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熏陶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心中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對于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有重要的意義。教師使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更要注重中華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一、對中華傳統文化要科學地認識,不能一味崇拜
說到傳統文化,人們就會想到鐫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甲骨文和竹簡、木牘上的古文字。中國的傳統文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感,“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做人的道理,等等。有的家長、教師一提到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就片面地理解為讓學生背誦“四書五經”,寫“之乎者也”的文章,把傳統文化與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等聯系在一起。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觀念與現代信息社會格格不入,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有時代局限性。小學生接觸、學習傳統文化時,不能一味崇拜,要批判地繼承,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二、巧妙滲透,讓傳統文化對學生產生有益影響
1.潤物細無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精挑細選的,具有人文性、哲理性、思想性等。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只注重課文的內容理解,忽視了作品蘊含的傳統文化所倡導的仁愛思想、禮儀孝道。在注重傳統文化前提下進行教學活動,把語文課堂教學作為載體,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滲透傳統文化,使小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在教學《孔子拜師》時,讓小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要深究教材的內涵,讓學生知道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教師在教學中穿插播放“張良拜師”“程門立雪”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認知古人是如何尊敬老師的。學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會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2.情與智結合
知識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小學階段是他們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提升各種能力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要注重培養他們個人的能力。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差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設計出科學的活動方案,讓小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的同時,發展自己的綜合能力。教師可創設豐富的課堂文化,采用多種方式激勵小學生積極探索。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宣傳傳統文化、古詩詞誦讀、傳統文化大比拼等,鼓勵學生搜集整理名言警句等,促進小學生的提高。
3.拓展加擴充
中華傳統文化在講述客觀事實的同時,還蘊含了經久傳承的民族思想精粹,中國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凝練、音韻和諧,給小學生以美的熏陶。古詩詞寥寥幾筆,勾勒了一個唯美的意境,使學生在解讀作品時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拓展與擴充與教學相關的內容,提高小學生的修養,引導小學生對我國的歷史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接受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洗滌,從而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
4.活動為載體
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辦好傳統文化的專題活動。教師要選擇與傳統文化相關聯的作品為載體,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講解,讓小學生有大體的了解,然后引導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再引導學生重新組合課本知識:辦專欄節目、宣傳專題文化、寫春聯等,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女媧補天》這一神話傳說,讓小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女媧拯救苦難的人們及不怕危險、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趙州橋》這篇課文,從建筑藝術的角度介紹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感悟勞動人民的才干與智慧,激發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在中華民族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簡單的幾句話寫出了它的歷史價值,它被稱為宋代的小百科全書。教材的選取從不同的方位、多角度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使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教師可發動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尋并整理古代神話故事、傳說,并與全班同學分享。
5.社會大課堂
學生要學好語文,不能只局限在學習課本中的知識,而要汲取社會中的文化知識,要走進社會大課堂去學習。比如,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小學生更全面、多方位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學習《藏戲》一課時,教師要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藏戲是藏族地區流行的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去理解、學習,采用小組搜集資料的方法,先了解藏戲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色,以及與傳統藝術形式的不同。再回到課堂教學中,體會藏戲的獨特藝術魅力和豐富文化內涵。學生開闊了視野,又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總之,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積淀,有前人的汗水與智慧在里面。語文教師有義務研究傳統文化繼承,教好統編教材。
參考文獻:
[1]任靜.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2017.
[2]沈春芳.小學文化傳統教育的價值與路徑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袁德潤.當代中國基礎教育與文化傳統關系再認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