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秀梅
摘 要:自從實施了“新教育”和“學講計劃”,全市教職工高度重視,扎實推進,為小學數學的課堂改革指明了方向,數學課堂教學也打開了新局面,課堂更有效。在大力推進“新教育”的形勢下,對實施“學講計劃”,構建“學講模式”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新教育”;小學數學;“學講計劃”;有效課堂
“新教育”的推進,使“學講計劃”更深入人心。筆者也躋身于課堂改革的浪潮中,深入領會“學講計劃”的精神實質——學進去、講出來,把握“學講”課堂模式的核心理念——先學后教,不學不教,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從激發興趣、挖掘潛力、激發好奇心等方面著手,著力于“學生為本”“發展為本”的新的教育觀,運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課堂上師生互動,教師智慧地“導學”,學生高效地“學”,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更生動,教學更有效。
下面,將對“新教育”形勢下實施“學講計劃”的幾點感悟進行簡單梳理,與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學習。
一、突出“先學”——“學講計劃”的基礎
“學講計劃”的核心理念是“學進去”“講出來”。顯然,“講出來”的前提是“學進去”。這個學進去,不是教師灌輸,而是學生自主“先學”。
我一直踐行“凡事預則立”,教學中,注重預習環節的落實。每一節課的教學前,我都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精心設計預習內容、預習任務,使其契合教材的主要內容,也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經驗,使學生自主預習,順利先學。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出發》前,筆者這樣組織學生先學:
(1)明確先學什么
閱讀教材第27-29頁,使學生了解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掌握所求問題出發,并展開分析和思考,依據數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
(2)明確怎樣先學
對于怎樣學的問題,筆者通過設計體驗自主先學的方式,通過設計具體的先學任務,而促使學生自主、合作先學。如:
a.你怎么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
b.根據問題我覺得數量關系是: ,可以先算:
c.每一步可以怎樣算:
一共用去多少元?
剩下多少元?
答:最多剩下 元。
對于“學進去”,筆者不禁注重課前的預習,也注重課堂對知識的自主構建。此時,筆者一般是通過問題和任務,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出發》的課堂上,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后,給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想一想,如果買3頂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討論:要求的問題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問題的?列式解答是 。
通過以上的自主先學,對即將所學的知識初步了解和把握,明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為課堂上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也初步落實了“學進去”。
二、啟發學生“講出來”——“學講計劃”的重心
學講計劃包括兩個層面——學進去、講出來。學進去是講出來的基礎,講出來是學進去的歸宿。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啟發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感悟和體會和同學交流,實現“資源的共享”“經驗的分享”。
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出發》時,對于問題:要買3頂帽子,付100元,最少找回多少錢?這個問題提出后,讓學生自主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讓學生說出要求的問題是什么,說說是怎樣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說說如何列式、怎樣計算,再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回顧解題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這個問題定位于自主思考,再合作交流、相互分享。這個過程,也就是“講出來”的過程,通過以上的自主先學,對即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初步了解和把握,明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為課堂上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也初步落實了“學進去”。
“學講計劃”中的“講出來”,不僅包括講出學習的收獲,還應包括引導學生講出預習、自主合作學習中的疑點,將問題勇敢地表達出來,和同學再次交流和探討,向老師請教,師生互動中解決疑點以及學習中的困惑。如,教學“三角形的初步認識”時,筆者針對三角形三邊的性質設計如下的問題:一條長14 cm的線段,可以截成三段3 cm、5 cm、6 cm而組成一個三角形,你還可以怎樣截取而組成三角形?還有幾種方法?這個問題提出后,多數學生對問題束手無策。學生充分思考而沒有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之后我跟學生說:“3 cm、5 cm、6 cm的三邊形,最長的邊是多少?”(6 cm)于是,我又問:“最長邊能不能是大于等于7 cm,如果可以,那么,另外兩邊的和就小于等于7,還能不能組成三角形?”
如此問題串的引導,學生從中感悟,從而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探討出問題的答案:6 cm、6 cm、2 cm或者5 cm、5 cm、4 cm或者4 cm、4 cm、6 cm。教師的“講”也是“學講計劃”的主要方面,教師的講貫穿于自主預習、合作探究學習的始終,教師的講也為學生撥開了迷霧,推動學生更加嚴謹有序地開展學習,發展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和綜合素養。
“學講計劃”的實施,不僅僅停留在單純、機械的“學”和“講”的層面,也可以在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融入游戲、競賽活動、智力競猜、實踐活動等,這些活動助力學生有趣、有效地學習,提高了課堂活躍度,也提高了課堂質量。
幾年來,筆者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研究新課標,探討新的教學方法,構建利于學生發展的新型的課堂模式,堅持“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新課改理念,踐行“學講計劃”,構建教師善引、善啟,學生樂學、會學的互動課堂,想方設法讓學生學進去,營造氛圍,讓學生講出來,學生在“學講課堂”上生命力綻放,思維力和創新力提升,綜合素養得到發展,課堂也因“學講”而精彩。
總之,在“新教育”的大背景下,“學講”的推進還需要持之以恒,我們要立足新課改、立足學生的發展觀,并在“新教育”浪潮的推動下,迎難而上,不斷創新,爭取更大的突破,為數學課堂教學打開更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J]袁媛.論小學數學“學講計劃”下學生“學”與“講”的并存[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6(4).
[2]孫秀玲.探析如何通過“學講計劃”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6(3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