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給現今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現在的教學形勢下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所關心的問題。為此,結合自身經驗以及相關文獻總結出了如下幾條策略,希望能給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同行帶來一些啟示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一、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漸漸得到了體現,但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不少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依然喜歡以自己為中心,這樣一來,語文課堂便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不僅學生的學習效率非常低下,教師的教學效率也難以得到提升。要知道,所謂的高效課堂,絕非是說教師講得多、講得快,而指的是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上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應當做到如下幾點:
其一,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去開展課程,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把自己視作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引導者,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當家做主。
其二,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擬真實的生活情境,等等,總之,教師要保證所有教學環節的質量。
其三,及時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有效評價。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依然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且很多小學生非常渴望被人認同和表揚。所以,教師不經意的一句“很不錯嘛”就很有可能讓他們興奮好一陣子,從而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去學習語文。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積極并且及時地對學生作出評價,當學生回答對問題了要及時對其做出表揚,反之,教師在指出其錯誤之后,還應及時鼓勵學生要繼續努力。
二、靈活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設備已經在廣大中小學得以普及,但就目前一些教師使用多媒體的狀況來看,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換句話說,有部分教師并不能有效發揮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價值。例如,有的教師只有在講公開課的時候才會用心去設計和制作電子課件,而平時對待電子課件的態度往往比較隨意。俗話說得好:“存在即合理”。多媒體設備也是如此,要是有教師說多媒體設備對教學的開展沒有太大的意義,那只能證明他并沒有充分利用好多媒體這把利器。而要想利用好多媒體,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態度,要從心里去接受這種新技術,并努力去學習運用該技術的知識。教師還要勇敢地對自己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從而使多媒體設備能夠有效地與自己的教學進行有機融合。總之,教師要想給學生帶來更多新的內容和新的聽課感受,就必須要跟上時代的發展,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知識、新理念。但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要注意,凡事都是有兩面性的,多媒體設備也不例外,它在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首先說“便利”,比如,在教學類似《美麗的南沙群島》《廬山的云霧》這類有關景物描寫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觀看南山群島或者廬山的視頻以及照片,從而使他們能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促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再說其“不利”,例如,由于多媒體課件能夠承載很多教學內容,所以很多教師在上完課后,黑板上往往空空如也,要知道,無論現今的教育資源有多么的先進,漂亮的板書依然是教師的看家法寶,絕對不能隨意丟棄。所以類似這樣的問題,各位教師還必須在日后的教學中細細琢磨,并逐一解決。
三、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作為現代人才必備的能力之一,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該能力能夠有效地幫助他們確立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這對教師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此,教師可以這樣去做,如,在開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要知道,預習這一環節最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使學生的預習能夠有序并且有效地開展,教師應在學生預習之前列出幾個問題,一般來講,這些問題有三種形式,即這篇課文寫了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寫,它是怎么寫的,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更有針對性。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提高自身教學的教學質量,首先應該要做的,就是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去開展課程,基于此,教師要多在課上予以學生實踐和表現的機會,并及時對其做出客觀、有效的評價;其次,教師要靈活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自己教學,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凡事有利必有弊,所以教師應該積極總結自己在使用多媒體時所暴露的問題,并及時改正,從而能使自己趨利避害。最后,教師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為該能力能夠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進而能有效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熊云英.淺談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
[2]王梅娟.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