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價值觀是價值觀在職業選擇和職業態度上的體現,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決定著個人理想的實現,也關系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章通過對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感對職業價值觀的影響機制的相關分析發現,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感直接作用于職業價值觀。根據調查結果,建議從營造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培育環境;深化教學改革,提升學生職業認同感;發揮合力,培育學生職業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引導學生樹立穩定和成熟的職業價值觀。
[關鍵詞]高職學生 職業價值觀 職業認同 職業自我效能感
[作者簡介]何曉巖(1979- ),女,遼寧鞍山人,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講師,碩士。(江蘇 南京 2111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跨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及踐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SJBFDY424)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22-0090-04
價值觀是認知和需求的反映,對行為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在個人層面上指向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集體價值觀則凝聚為社會意識,反映為一定的歷史時期人們對社會現實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職業價值觀是價值觀在職業選擇和職業態度上的體現。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決定著個人理想的實現,也關系著社會發展進步。我國職業價值觀研究起步較晚,多集中在理論探討,實證研究較為缺乏,并且實證研究對象多集中在具體崗位人員,如醫生、護士、公務員等人群。而縱觀個人職業發展,職業價值觀的澄清和培育在青少年時期更為重要。本研究從實際出發,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對策建議,希望能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學生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取隨機分層取樣,考慮學生性別、專業及年級等個體變量,以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12所高職院校在讀學生為被試。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71份。有效問卷568份,有效率為94.7%。其中,男性被試為200人,占35.2%;女性被試為368人,占64.8%;平均年齡為19.08±1.37歲。調查采用凌文輇編制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問卷》、安蓉與胡道圣編制的《高職學生職業認同調查問卷》、姜飛月與郭本禹修訂的《職業自我效能問卷》。價值觀問卷為5點計分(從“最不重要”到“最重要”),共22題,含有“聲望地位、保健因素、自我發展”三個維度。得分越高,說明對該維度價值越重視。價值觀問卷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一致性系數為0.878,分半信度為0.802。本研究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統計。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及群體內差異。本研究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均分為3.86,標準差0.46,在具體的價值觀維度上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自我發展”(4.06)、“聲望地位”(3.91)、“保健因素”(3.68)。本研究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得分較高。究其原因,當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學校不斷提高辦學水平,高職學生對行業現狀和職業發展了解加深,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完善,認為自身職業目標和社會需求相匹配,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在職業領域內實現個人價值。高職學生重視“自我發展”和“聲望地位”。研究發現,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不僅包括基本的薪酬福利待遇,還看重個人職業發展、個人潛能充分發揮及與之相匹配的個人社會地位等。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對待職業的態度已不再是僅僅停留在有一份“工作”上,而是對工作帶來的附屬價值更為看重,如是否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是否能帶來一定的社會經濟地位等。
通過差異檢驗分析發現:職業價值觀在性別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對“聲望地位”和“保健因素”的重視程度上。男性比女性更看重“聲望地位”,而女性比男性更看重“保健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性別角色的期待不同。傳統文化中對男性“功成名就”有所期待,大部分男性的目標是走上管理層或者自主創業。在這種期待下如果男性年紀較大仍在基層工作,易產生自我價值低的感受。女性受重視家庭這一因素的影響,更重視職業的穩定性,同時也受到社會性別期待的影響,認為女性的好工作就是“薪水高、工作壓力小”,所以對“保健因素”更看重。
對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班干部等人口學變量進行差異檢驗,結果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水平;對年級變量進行方差分析,僅在“聲望地位”維度上差異顯著。職業價值觀的形成不可能脫離社會實際。當前,就業市場對高職學生設置了學歷門檻,一些大型知名企業的管理崗位、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等仍然對學歷有較高要求。剛入學的高職學生對職業外部評價有著過高的期待,隨著年級的提高、專業學習的深入、行業認知的加深,對職業外部評價的期待會有所降低,這種期待逐漸回歸理性是個體價值觀逐漸成熟的表現。
2.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情況及群體內差異。本研究中,《高職學生職業認同量表》調查了學生對所從事職業的認識、感知以及肯定性評價,側重于對職業的積極態度、對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對是否實現自我價值的看法。結果表明,本研究中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總均分為3.88,屬于中等偏上水平,這與職業價值觀的調查結果有高度的相關性。職業價值觀也體現在職業認同上,本研究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得分較高,因而職業認同情況也良好。
檢驗職業認同的性別差異發現:女性職業認同顯著高于男性;在職業認知和職業行為傾向維度上,女性職業認同顯著高于男性;在職業情感維度上,性別差異不顯著。女性有著更為清晰的職業態度;男性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認識不夠客觀,從事本專業意愿水平低。
職業認同及各維度在年級變量上差異顯著:大一階段職業認同度最低,大二階段職業認同度顯著上升。職業認同的年級差異主要原因在于職業認同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育培訓得以提升,即學生通過學校教育對未來職業了解加深,職業認同逐漸上升。
3.高職學生職業自我效能感狀況及群體內差異。《職業自我效能感》問卷主要調查了對完成職業任務的信心,包括完成該職業的教育和培訓任務的信心及完成教育后履行該職業職責的信心。在本調查中,高職學生職業自我效能感總均分為3.08,屬于中等水平。
進行差異檢驗后發現:群體內差異主要體現在是否獨生子女和生源地兩方面。非獨生子女的職業自我效能感總分及分量表得分顯著高于獨生子女,農村生源學生的職業自我效能感總分及分量表得分高于城鎮生源學生。
4.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感對職業價值觀的影響機制。已有研究表明,職業價值觀的形成直接來自于個體對職業的認知和情感以及對是否匹配職業的認識程度。本研究通過相關分析證實職業價值觀與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感相關顯著,并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職業價值觀的影響機制。以職業價值觀為因變量,用逐步回歸法建立回歸方程。結果表明: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自我效能感三個因子進入回歸方程,三個變量共同解釋了因變量職業價值觀44.3%的變異。得到回歸方程:職業價值觀=0.377×職業認知+0.167×職業情感+0.135×職業自我效能感。前人研究已經表明了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感對職業價值觀穩定和成熟的影響。本研究將三者結合,通過統計學方法分析論證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感如何影響職業價值觀。
三、對策與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研究分析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機制,著力點應放在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認同和職業自我效能感上。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性和大學生實際生活的實踐性結合在一起,幫助大學生形成符合時代要求和自身特點的職業價值觀,成為行業發展的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這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杜肖靜認為,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有五個基本趨勢:多元化、自我化、現實化、具體化和職業期望增高;趙強認為,大學生價值觀標準、價值觀取向、價值觀目標和價值觀實現途徑四個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有職業需要的多層次化、職業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職業標準傾向舒適和保障、職業選擇行為復雜化的特點;黃希庭、鄭涌等人認為,職業價值觀教育要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職業知識與技術教育、加強對青年的職業指導;安靜認為,完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容體系、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基本原則、創新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途徑、優化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環境等是加強職業觀教育的途徑。從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對象上,大多集中于對普通本科學生的研究,而對高職學生缺乏關注。探究當前時代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現狀和對策,是高職院校全面發展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
針對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及其相關因素的調查結果,提出以下教育對策:
1.營造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培育環境。職業價值觀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的說教。當前,受西方文化影響,青年群體中存在著一些不良價值取向,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根據本研究的調查分析,高職學生對“聲望地位”的看重高于“保健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良社會心態的存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深化了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理論基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定位、實現個體價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宣傳陣地建設,注重用氛圍感染人,用環境影響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積極宣傳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幫助學生端正職業認知、調整職業期望值;樹立職業價值觀典型,發揮職業楷模的榜樣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2.深化教學改革,提升學生職業認同感。從研究結果看,學生職業認同感應在入學階段開始培養。高職學生填報志愿大多是聽從家人的意見,或者瀏覽信息得知某一行業需要大量人才,所以真正進入校園后容易迷茫,職業認知和情感體驗無法建立。因此,在學生進校伊始就可以開展見習和實踐。例如,為學生開展職業規劃講座,邀請校友回校分享在校學習經歷和就業創業經歷等,邀請用人單位介紹對員工的期待及員工發展路徑,從而幫助學生對所從事的職業形成整體、清晰、客觀的認識,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提升職業認同感。
3.發揮合力,培育學生職業自我效能感。職業自我效能感關乎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夠勝任職業的信心。效能感不足的情況下個體很容易放棄職業目標,職業價值觀也無法確立。本研究發現,學生職業效能感低的情況在城鎮生源學生和獨生子女中較為顯著。究其原因,主要是城鄉教育觀念差異和家庭期待不同。例如,農村學生渴望學到一技之長、安身立命、方便就業、減輕父母負擔,因而在進入高職院校后,往往學習態度端正,積極性、主動性高,對未來從事的職業充滿希望,職業自我效能感高。
在關注學生專業成長的同時,也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例如,有針對性地進行求職訓練。通過心理情景劇的形式,組織學生觀看表演、參與表演,使學生了解職場面試等情況,提高職業自我效能感。再如,進行專題性的團體輔導,以提升城鎮生源學生和獨生子女的職業自我效能感;進行朋輩輔導,實現職業自我效能感高和效能感低的學生的個體互助。
[參考文獻]
[1]徐輝.青年公務員職業價值取向對離職傾向影響研究——基于不同工齡群體的回歸方程解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7(1).
[2]李稚琳,陳顥.醫學相關專業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4(29).
[3]凌文輇,方俐洛,白利剛.我國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研究[J].心理學報,1999(3).
[4]安蓉,胡道圣.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天津市的調查[J].職業技術教育,2015(19).
[5]姜飛月,郭本禹.職業自我效能的測量及其量表修訂[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6).
[6]于施佳,張躍明,胡覺亮.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與職業成熟度: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職教論壇,2017(8).
[7]杜肖靜.論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4).
[8]徐華春,鄭涌,黃希庭.中國青年人生價值觀初探[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9]趙強.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研究[D/OL].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0[2017-06-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1&filename=1011037200.nh&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WI0UTcvMCtRN2dwaXRMUzlnNmpDcnUrO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E5MTRxVHJXTTFGckNVUkxLZmJ1UnZGeXJsVXI3QlZGMjZIN083R2RQTXI1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M=.
[10]安靜.新形勢下我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研究[D/OL].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08[2017-06-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09&filename=2009025597.nh&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WI0UTcvMCtRN2dwaXRMUzlnNmpDcnUrO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AyNjc2RzlURnFK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xLZmJ1UnZGeXJsV3IvTVYxMjdGN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