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源
摘要:民族舞蹈通常具有較強的審美性,學習苗族舞蹈可以增強學生優雅的氣質,苗族舞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品位,進而培養學生的整體素養。本文首先分析苗族舞蹈在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意義,然后分析苗族舞蹈在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性。
關鍵詞:苗族舞蹈;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
在我國多數高校中,舞蹈是一項常規教育項目,也在眾多高校之中有著基礎教育項目的屬性。苗族舞蹈因其自身的特點,屬于民間的舞蹈。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苗族舞蹈的精髓,在高校的苗族舞蹈教學之中,應該結合苗族舞蹈的特點以及當前時代的需求,對苗族舞蹈教學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
一、苗族舞蹈在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意義
在民族地區高校的舞蹈教學之中,苗族舞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品位,進而培養學生的整體素養。民族舞蹈通常具有較強的審美性,學習苗族舞蹈可以增強學生優雅的氣質。學生的學習成績,運動能力和心理素質都十分重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一個人整個人生都是寶貴的財富。同時,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學習民族舞蹈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高校作為文化和知識的傳播場所,有責任發揚和推廣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技術,在通過民族舞蹈陶冶情操的同時,民族舞蹈也具有非常標準的動作,在聯系民族舞蹈的時候,需要掌握舞蹈動作的準則,并且需要在舞蹈的時候配合優美的面部表情。由此一來,在練習民族舞蹈的同時,學生也可以習得端正的舉止形態。此外,民族舞蹈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將苗族舞蹈運用到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之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苗族舞蹈在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性
(一)苗族舞蹈在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中應注重理論教學
在我國多數高校之中,舞蹈是一項常規教育項目,也在眾多高校之中有著基礎教育項目的屬性。苗族舞蹈因其自身的特點,屬于民間的舞蹈,在高校的苗族舞蹈教學之中,應該加入舞蹈歷史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習舞蹈動作的同時,對苗族舞蹈的歷史淵源等理論知識有較好的掌握,進而領略苗族舞蹈所要傳遞的意義。因此,在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之中,應該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高校可以制定理論知識相關的教材,并且安排舞蹈動作考試的同時安排理論知識考試。并且,苗族舞蹈起源于苗族,在介紹苗族舞蹈的時候,也應該讓學生了解苗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有著怎樣的歷史,以及和苗族舞蹈之間的聯系。總之,通過苗族舞蹈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讓學生感受并傳承民族文化。
(二)苗族舞蹈在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中應注重創新性
在我國高校之中,也存在部分高校淡化舞蹈的教育屬性,將苗族舞蹈作為比賽或者高校文娛項目之一。然而,由此一來,苗族舞蹈在高校之中的應用較為單一,難以通過此種方式達到傳承我國文化的作用。實際上,在我國的很多舞蹈教學之中,通常是授之以魚,即教師教授學生編排好的舞蹈,讓學生進行聯系。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生通常只會固定的舞蹈,而難以很好的運用苗族舞蹈。藝術是比較抽象的,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撐,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的感悟和體驗,苗族舞蹈學習的目的不僅局限于表演,更高層面上在于對苗族舞蹈的創作。當前我國舞蹈創作普遍滯后,在此方面上高校應該加大力度,增強這一薄弱環節。
(三)苗族舞蹈在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中應注重美學性
苗族舞蹈作為一種舞蹈,有很強的藝術和美感,而這點與其他項目存在一定的差別。舞蹈具有發散性思維,不應該固定在傳統思維的框架之中,因此,高校開展苗族舞蹈教學的目的也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苗族舞蹈總體上是較為豪放的,苗族舞蹈又可以細分為多種舞蹈,比如銅鼓舞、板凳舞、蘆笙舞等等。當前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藝術也有了更多創新的形式,也只有創新的藝術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在苗族舞蹈教學之中,應該注重多元化的發展。藝術包括苗族舞蹈都有其中孕育的內涵,苗族舞蹈之中也飽含了民族精神和信仰。因此,苗族舞蹈不僅是舞蹈動作的傳承,同時也是苗族人民文化精髓的血脈傳承。
三、結語
創新是當前時代的主旨,苗族舞蹈在我國流傳多年,將苗族舞蹈應用于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學中獨特的意義,在當前創新性時代背景下,苗族舞蹈教學之中應注重理論知識教學、注重苗族舞蹈教學的創新性以及美學性。在傳承苗族舞蹈的舞蹈動作的同時,傳承和發揚苗族人民的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