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達菊
[摘 要]近年來,高效課堂展示活動轟轟烈烈,但是否真正高效,如何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本文主要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出幾點看法,包括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的關系,合作學習中應避免形式主義,注意加強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高效課堂響應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十分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體驗,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高效課堂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們深思。在此,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出幾點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中處理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的關系
高效課堂教學強調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如果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那么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將無法取得實效。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聽過一些教師的高效課堂教學。“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你喜歡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學懂了什么?請學生代表匯報學習結果”,這些幾乎是他們的通用法則,這種自讀課文、自選學習方法、自定學習內容、自己匯報自學結果的方法符合以人為本的原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存在無法抹殺的弊端。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作為小學生,許多人都喜歡大聲朗讀,加之小學生具有很強的盲目從眾心理,因此只要一有人朗讀,其他的學生自然就一哄而上了。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應該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難道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需要了,可以隨心所欲了嗎?《語文課程標準》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連默讀都不會。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考試時讀考試題目總忍不住念出聲音來,影響考場紀律。可見,培養學生默讀是非常重要的,默讀比朗讀速度也要快很多。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出要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確實值得我們去深思,教師應該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運用多種方式閱讀,如泛讀、精讀、做讀書筆記、抓重點字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賞析修辭手法等。
2.“你喜歡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
難道不喜歡學的內容就不學了嗎?從課本知識到現實生活,都不可能是不喜歡學的就不學習,人生要面臨許多無奈,不能服從興趣,沒有興趣我們要培養興趣,培養不起興趣也必須學習。作為學生,不知要面臨多少考試,才能完成學業,難道不喜歡學的東西就不考試了嗎?更何況課文不同,結構不同,或并列、或總分、或倒序、或順序、或插敘。許多課文只學某一部分是很茫然的,無所適從的。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按三維目標來要求學生,指導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力求尋找突破課文難點的辦法,而不是想學什么就學什么。否則,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3.“學懂了什么?請學生代表匯報學習結果”
自學之后,學生代表就要匯報學習結果,不管匯報的結果如何,老師總愛用“很好”、“真棒”來表揚學生。不錯,我們對學生應該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少打擊。但是一味的表揚鼓勵,就失去意義了。因為好壞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沒有壞就沒有好,對學生沒有差評,好評就起不到激勵作用了。所以教師要實事求是地評價學生,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干的學生代表匯報之后,教師只做少量的補充,或者總結一下,一堂課就宣布結束了。這種自學,匯報的課堂是高效課堂嗎?我深表懷疑。教師用來干什么?只是簡單地補充嗎?有些學生代表確實很能干,但是學生的匯報不能等于教師的講解,不能等于教師教學生。一般的學生代表,從對課文的分析能力到語言表達能力,從姿態到語速,以及對臺下學生的吸引能力和板書,都不可能和教師相提并論,不可能替代教師教的作用。聽課中有兩位教師對我說:“我努力聽,整節課的內容知道不多,板書字圖都太小,看不清。”其實我也有同感。自學能力差的學生聽學生代表匯報,沒有老師教怎么能完成學習任務呢?高效課堂提倡自主樂學,但學習本身不完全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苦樂兼并。“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全班學生的自學能力,自覺能力參差不齊,非常有限。所以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軟的提示,指引,補充,還需要教師硬的透徹分析和監督學生學習,當然不是一味的灌輸。學生代表的匯報不可能替代教師的講解,否則,兩極分化更加嚴重,能干的學生自學能力加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覺能力和自學能力差一點的學生收獲可就很小了。
總之,高效課堂強調自主學習,學生自定學習內容,自定學習方法,自報學習效果,確實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物性向人性的升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交流表達能力,優于傳統的教學灌輸模式。但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自報學習效果中如果沒有發揮好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將無法取得實效。凡事都應有個度,如果為了讓學生過分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不適度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將令人堪憂。教師教學中的“教”和“學”之間的度要適當,不應一味地追求自主,過分減少教師的指導作用。
二、合作學習中應注意避免形式主義,要注重實效,加強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的顯著特征,拉攏桌子,學生圍圈子是高效課堂典型的外在模式,存在形式主義。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期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除此之外,還應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總之,高效課堂沒有固定的模式,對于什么是高效課堂,怎樣打造高效課堂,這是每位教師一生追求的目標。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于去偽存真,學會吸收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