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美
[摘 要]高中地理與其他學科不同,其不但涵蓋著廣泛的地理現象,而且還具有地理規律的特點,其內容也是極具抽象性與復雜性。而學校的課堂作為進行知識傳授的主要場所,能否對其進行充分利用影響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用傳統的知識傳授方式進行地理教學很容易使學生對學習地理喪失興趣。基于此,本文對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見解,以期為我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發展做出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一、運用需要理論,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七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愛歸屬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馬斯洛認為人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激勵人的行為的直播原因和動力;而某一時間內最重要的需要的強烈程度,取決于這種需要在需要層次中的位置,以及低于這種需要量是否得到滿足。當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就上升為較高層次的需要。只有高級的需要的滿足,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主觀效果。
1.學習需要動機,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
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學生們往往對感興趣、符合自身需要、認為對自己有重要價值意義的學科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也能從中獲得較大的滿足感。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當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它就會推動人們去尋找需要的對象,從而產生活動的動機,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推動著人們去活動,并把活動引向某一目標,這時,需要就成為人們活動的動機了。在地理的學習中,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擁有學習地理的動機是十分重要的。
2.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
第一,滿足學生生理、安全等低層次的需要。地理知識的學習,在需要的層次中屬于友愛歸屬需要、認知需要,這是屬于較高層次的需要。學生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要滿足后才能安心學習、有效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地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對身體欠佳的學生多關心,以滿足的生理需要和其它低層次的需要。只有滿足他們低層次的需要后,學生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在一次上課時,有一個學生上課遲到,當時我只是隨意地問了一下,你是否身體不好,以后要注意好好休息。當時學生并沒有說什么,可是我發現在以后的學習中,他上課很專心,學習的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第二,滿足學生認知的需要。地理學科內容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生活性。新課改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老師在教學中就要首先從生活入手,從趣味性出發,多采集生活中的熱點現象讓學生們對地理課更感興趣。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教學中這個理念的體現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為學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廣度的學習材料,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給學生創造更多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和“經歷”,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選取適合不同學生的多種教學方式。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可以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如在學習《地方時和區時》時,班級中有許多學生對足球賽很感興趣。因此,我就因勢利導,讓學生調查前一次世界杯足球賽的比賽時間表,比較北京時間與當地時間的差異。學生通過調查明白了時區、區時和時差等內容,還覺得調查是很有價值的,也能夠樂在其中。
第三,滿足學生審美和自我實現需要。地理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有它獨特的美。在學習自然地理時我們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巧奪天工,折服于自然之美;在學習人文地理時,我們不禁為人類的智慧贊嘆,欣賞人文之美。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還能體會到地圖之美、結構之美、邏輯之美、時間之美、類比之美。對美的需要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要,而地理的學習可以滿足學生對美的追求。
在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從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對地理的學習方法從探索到能夠自如的運用;在學習過程中對地理之美有深切的感受;在學習中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由苦學向樂學轉變。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展示個人的地理方面才華,個人就擁有成就感,自我實現需要就得到了滿足。
3.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提高地理學習的興趣。
要學好地理學科,并非朝夕之間就能完成的,地理學科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讓學生堅持不懈的學習地理,是我們地理教師思考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滿足他們的不同層次的需要,對地理學習動機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地理學習動機和地理學習的有效性的關系是辯證的。有效的學習班能產生強烈的動機,而強烈的動機又推動學習的成效。實驗表明,成就動機強的學生比成就動機弱的學生更能堅持學習,學習更有成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地理學科所獨有的新穎、奇特、有趣的知識,可以增強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又進一步促進了地理學習動機的形成。
二、充分運用科技教學工具
高中地理的學習需要涉及到很多難以理解的圖表、復雜的地理運動,如果老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這些內容進行教學,雖然能夠勉強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教學效果往往是不太理想的。學生要不就是覺到抽象模糊,要不就是感覺到凌亂糊涂。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已經步入了課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三、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上文提到地圖的學習是高中地理的靈魂因素,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地理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時刻注意著將地理的某些知識點做適當的圖文轉化,通過圖的方式便于學生理解。例如,在一副地理等高線圖中,老師應該培養學生能夠從等高線的走向、密度、遞變規律等等的圖像特征當中讀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發展農業的方向等。這是學習高中地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學生所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
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展開教學
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方式是新課標對所有學科的教學要求,對于地理這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來說,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就更為重要。教材內容的選取也大多來源于生活,聯系生活的教學也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說也是有所幫助的。
五、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能力
活躍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學習高中地理來說大有幫助。老師可以通過設置巧妙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活躍思維。老師在備課時,可以聯系社會、經濟、科學、生活等各種信息,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提問時,老師應該注意自身情感的滲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地理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同樣,這一特點也使得它更加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作為高中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該不斷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旨在為提高學生地理成績以及地理素養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陳忠訓. 高中地理學習現狀分析及其教學策略[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45).
[2] 范麗. 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教師版),2011 (4).
[3]吳越.淺析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J].才智,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