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鞠敏
【摘 要】本文論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的策略,提出通過言語鼓勵、眼神鼓勵、動作鼓勵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回歸生活,將教學主體還給學生,并充分關注教育的功用性。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 賞識教育 人性之美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058-02
新課改要求教育工作要聚焦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上,對于高中生來說,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政治認同、理性精神、公共參與、法治意識。本文基于教學案例探索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用賞識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以此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綻放人性之魅力。
所謂賞識教育,從字面上來理解即為通過對受教育者進行充分的鼓勵,讓其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完全體會到被尊重的快樂,從而更快、更好地吸收到相關知識。實際上,賞識教育與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的教育觀點一脈相承,同時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之一,是一種人性化教育的體現,同時也暗合了教育應該將主體還給學生的基本理念。高中生雖然身心發展均已經傾向于成熟,但是因為受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的限制,所以其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仍然常常表現為桀驁不馴,這不但影響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更不利于思想政治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通過應用賞識教育培養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健全學生的人格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社會、家庭的廣泛關注。
教學案例節選自《文化與生活》。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化萬花筒”,然后示意學生翻到教材第 4 頁。
(學生看著第 4 頁的閱讀教材紛紛發出了贊嘆的聲音。)
師:看著同學們的表情,我就知道大家一定被人類豐富多彩的文化所感動了,但是大家現在所看到的還僅僅是文化的一小部分—— 藝術,實際上文化的內涵是多種多樣的,現在請大家一起閱讀教材第 5-6 頁,然后告訴我,你們認為的文化是怎樣的?
(學生一邊回答,一邊沉浸在書頁中。)
……
師:好了,相信,此時此刻,同學們對于文化應該有了自己的看法,那么讓我們暢所欲言,一起來走進文化、探討文化、參與文化吧。
生 1:我覺得文化是中現象,一種體現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
生 2:我認為文化應該是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比如:學校有校園文化、社區有社區文化等。
生 3:我覺得文化也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比如盛唐時期,文化盛極一時,許多國家都來向我們學習,這是一件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
生 4:我認為文化中的藝術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人類在歷史長河中所創造出的文明之美。
生 5:我認為我國的文化是最厲害的,其他國家都應該向我們學習。
……
師:好了,同學們,看來大家都是非常認真地在探討關于文化的一切,并且在對文化方面,大家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老師非常開心,大家能夠在這次討論中各抒己見,也非常欣慰,大家能夠在文化的現象中感受到作為一名中華兒女的驕傲和自豪,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并點評剛才的討論吧。
(一)言語鼓勵,促使其綻放愛國精神之美。一部分高中生在生活的過程中性格偏向于內向型,因此,他們會將很多情感都深藏在心海的深處,不到一定的時期這種情感是不會告訴任何人的。但是當今社會,與人交往的最重要因素便是要學會交流和溝通,高中生尚未完全走出校園,所以在對社會上的許多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時總會顯得局促不安,沒有自信,甚至自己明明懂得的問題,也不敢大膽陳述,從而錯過了表達自己思想愿望、鍛煉自己的好機會。比如在案例中,生 3 這一名同學平時很少發言,但是可能因為文化這一章的內容他非常喜歡,所以他憋紅了臉,鼓足了勇氣站起來說出了文化可以體現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論斷。一見他發言,而且也正好說到了點子上,筆者立刻大聲地用語言對其進行贊賞,然后鼓勵著他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學生見老師非常贊許地鼓勵他,便也稍微忘記了剛才的局促,大聲地陳述著自己的觀點。因為這名同學平日里甚少發言,所以他在回答的時候,其他同學都聽得非常認真,而當這名同學提到盛唐文化的時候,更是在課堂上引起了其他同學的情感共鳴。筆者趕緊抓住機會,向大家陳述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的繁榮正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面前,需要我們每一名成員都擁有一顆愛國的心,共同努力,早日實現偉大復興夢。一個良好的契機,一次語言的鼓勵,筆者看到了學生們眼中的愛國精神在徐徐綻放。
(二)眼神鼓勵,促使其表達理性思想之美。在本次案例中,生 5 的回答充滿了自豪,但是認識卻不夠全面,但是筆者并沒有馬上制止他的回答,只是用竭盡全力用眼神鼓勵他,讓他再思考一下。學生在筆者溫柔的眼神示意下,一改剛才自得的表情,并且稍微謙遜地說道:“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的文化也值得我們學習。”面對他這樣的回答,筆者總結說,其實文化是我們全人類的結晶,每一種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伴隨著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苦與樂的細細雕琢,對于人類文明中的任何一種文化,我們除了懷著敬畏之心前去學習和瞻仰,并不應該去臆斷誰比誰更先進。學生聽了老師的總結之后紛紛點頭,而筆者也明白了文化這一課,讓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懂得了表達之時應該理性地思索,而不應該憑著主觀去隨便斷定。
(三)動作鼓勵,促使其形成參與文明之美。文明要發展,需要社會成員的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人們會感受到文明的魅力,也能夠感受到文明帶給我們的精神愉悅。例如,在案例中,生 2 認為文化應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看法,因此,筆者走過去用手拍拍他的肩頭,鼓勵并示意他繼續說。接著,他點出了校園文化和小區文化,而這兩點已經足夠證明文化與我們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筆者也趁此啟發大家,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文化、人類文明的參與者,日常生活中的文化都是我們共同創造的。學生的價值觀正處在形成時期,所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很快便意識到了自身在社會中也有參與文明建設的責任。
在本次課后,筆者對教學的情況進行了反思,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教學回歸生活。學生能夠在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中得出一些精辟的道理,并且因為熟悉,所以能夠在學生之中引起共鳴,也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相關知識。
第二,應該將教學主體還給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切不可喧賓奪主,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應該以言語、動作、眼神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讓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得到充分的尊重,讓他們學會自主探究的能力,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的環節中。
第三,教學活動應該充分關注教育的功用性。高中學生正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應該以正直的理念、端正的品行、淵博的學識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形成理性的為人處世法則,發現生活中的文化之美,并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社會文明的發展之中,這樣才是真正地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
通過教學案例分析和教學反思,筆者發現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在課堂節奏的把握中出現了紕漏,以致很多學生沒有發言的機會;由于缺乏對社會上最為時尚和潮流的語言的了解,所以在部分學生引用到網絡語言的時候老師有些不適應等。所謂教學相長,說的便是教和學這兩方面能夠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然后得到提高。相信在開放的課堂中,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思考,給他們以十足的鼓勵,老師和學生都能夠獲得預期的進步。
[1]徐國松.試述高中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策略[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6)
[2]陳曉鳳.走向通往“理性”之路[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7)
[3]王嘉煒.高中《文化生活》中“傳統文化的繼承”框題的教學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4]朱明軍.高中思想政治課閱讀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5]李秀馨.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交往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