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月梅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提高對初、高中數學知識關聯性的認識,并以教學大綱為教學指導,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積極改變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做好數學知識的銜接,以促使學生在鞏固初中知識的同時,快速理解并掌握高中知識,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創新、分析等能力,為學生學習更高深的數學知識奠定知識與能力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教學銜接;對策策略
高中數學知識是在初中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初中知識的擴展與延伸,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初、高中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方法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筆者基于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建議,與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
一、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意義和必要性
數學課程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一方面,學生通學習數學知識,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長期以來,各學校的數學教學都圍繞提高成績開展,一切學習都是為了中考做準備,導致學生基本都是在被動接受知識.通過調查還了解到,教師由于過分地重視短期學生成績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另外一個問題,即:數學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不僅為了滿足中考需要,還是在為高中階段數學的學習打基礎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除了要做好大綱規定的教學以外,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學習習慣、思維層次以及學習方法上,通過不斷地調整教學模式,促進初中與高中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為使學生從初中到高中實現順利過渡打下良好基礎.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主要策略
1.注重學生正確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的塑造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上課記筆記,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這是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基礎,這對于高中高強度學習環境下,學生健康心理狀態的保證,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離不開長期的正確引導.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剛從小學階段走過來,很多學生對于中學的概念還比較模糊,不知道怎么進入狀態.如果這時教師仍然一味地強調提高成績,甚至為了讓學生提高成績,有意無意地默許學生不良學習狀態,那就得不償失了.比如,為了迎接考試,很多學生熬夜“戰前突擊”,這樣可能在短期內可以提高考試成績,但是,從長遠來看,單純依靠“戰前突擊”,不僅不能提高學習能力,而且很容易形成懶惰心理.并且在高強度的高中學習生涯中,科科考試依賴“戰前突擊”,對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很大影響.為此,教師需要從學生初中時期開始,就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多積累,不盲目地考前緊急突擊.而且,要讓學生養成上課做筆記的習慣,并且要學會如何利用筆記進行復習和預習,如何利用筆記進行知識的提煉和總結.
2.結合課堂教學方法改變,促進學習能力形成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單純依靠教師的灌輸式授課,很難真正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歸根結底,還是有調動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活學活用,形成自學的能力.因為,不管什么樣的課堂,讓學生“學會”只是一種結果,讓學生“會學”才是更高境界,這也成為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以及所講授的內容,編擬問題,引導閱讀,如概念的敘述與理解,定理、命題的證明方法與思路等.讓學生邊閱讀邊回答,對概念要求會聯系、會舉例,對定理要求會分析、會應用,解題要求盡量一題多解,一章結束后會用圖表歸納結論和要點,能前后對知識進行聯系.比如學習立體幾何中,體積公式由柱、錐到臺,由多面體到旋轉體,由淺入深,最后再由臺體體積公式h(S+SS′+S′)3,當S=S′,S′=0時就分別是V柱、V錐這一由特殊到一般再反饋一般包含特殊這一原則,以此順序講授,就可以使立體幾何的思想有效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學生如果可以掌握這個方法,這種轉換的思路一樣可以在高中立體幾何學習中用到,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在初中與高中數學學習之間構建一種聯系的紐帶.
3.因生制宜,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
初中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其思維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邏輯思維能力有限,而且,由于小學階段的基礎不一樣,再加上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學生之間的發展潛力差異比較大.而到了高中階段,高中數學不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而且具有嚴格的系統性,對學生能力要求更高.為此,需要教師從初中開始,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生制宜地開展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引導.為此,新課改也提出:“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從而在培養對象上從面向少數學生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要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初中階段就結合同組異質的原則,通過合理地分組,分層開展教學,差異化引導,最終使學生可以實現個體和集體共同進步,為高中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新課改為初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為推進初中與高中數學教學之間的銜接提供了平臺和可能.這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結合實際不斷地提煉和總結經驗,另外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最終才能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套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初高中數學銜接方法.
參考文獻:
[1]周冬霞.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教學銜接[J].學習方法報(語數教研周刊),2012(32).
[2]張小鴿.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10).
[3]楊凱泗.優化課堂教學,強化思維意識[J].連云港教育學院學報,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