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林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在小學教學的逐步深入,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班主任要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適當調整管理模式,有效將“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平臺,這也是心理知識的體現之一。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了解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針對不同的能力差異選擇相應管理方式,在體現“感性”的基礎上,完善“理性”的使用方案。本文結合小學教育現狀,探究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何有效結合“理性”和“感性”。
【關鍵詞】小學教育 管理模式 “理性”和“感性” 結合策略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之一,班主任在這個時間段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班主任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要重視“理性”和“感性”的結合,有效使用心理學知識點,尋求最佳的管理途徑,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班主任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級特征,尊重每個人的想法,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在融入情緒的基礎上完善“理性”的教學手段,保證他們能夠在小學階段完善學習綜合能力,為未來的發展道路掃清障礙。
一、轉變管理觀念
在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大部分班主任會持有錯誤的教學觀念,認為現階段管理需要規范化,可以忽略“感性”部分的使用,忽視了學生想法的體現,導致他們在充滿限制的班級模式下慢慢失去學習積極性,不會主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不利于下階段教學的開展。因此,班主任要及時轉變管理觀念,采用心理學知識,明確“理性”和“感性”結合的必要性,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構建完成的管理機制,以規范的管理為基礎,充分體現情緒的作用。
班主任要明確自身在班級管理中的位置,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在制定班級行為準則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想法,盡可能減少管理對學生學習思維的限制,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理性”主要是指教師在制定規范時要從專業的角度去進行考察,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符合學生學習習慣培養、人生觀價值觀構建的要求,“感性”是指班主任要走下講臺,增加和學生的交流,充分了解他們對班級管理的需求,以此為依據完成優化,保證管理開展的有效性。
例如在制定班級規范時,我會重視“理性”和“感性”的結合。我會先在課前結合學校給出的行為準則,參考網上的一些資源,初步完成班級規范的制定,這保證了管理過程中的專業性。接著我在班會中會將制定好的規范拿出來,讓學生進行傳閱查閱,然后鼓勵他們說出自身想法,在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參與積極性明顯提升,會根據學習需求給出相應建議,我會將這些建議整合起來,作為規范優化的重要依據,這是“感性”部分的體現。最后,我會將完整的班級規范貼在教室前面,因為這融入了每個學生的想法,他們會主動遵守,達到了我預期的教學目標。正確的管理觀念是提高小學教學的重要保證,“感性”和“理性”的高效融合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平臺,幫助打好基礎。
二、使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教師要將心理暗示導入到小學班級管理中,通過“理性”和“感性”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心理暗示的幫助下一步步優化行為方式,短時間內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念,幫助下階段教學的有效開展。心理暗示作為心理學的重要研究部分,對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也是不小的考驗,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吸取先進經驗,有效優化暗示方式,使得學生在“感性”和“理性”的雙重作用下完成小學學習任務。
使用“感性”和“理性”結合完善心理暗示的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對應的效果也有所差異,如環境暗示,教師可以抓住學生性格上的特征,選擇合適的素材,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班級環境,使得學生在暗示下更好地尊重專業行行為規范,提高學習效果;又如榜樣暗示,班主任在班級中要做好榜樣作用,培養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質,注重良好儀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展示,使得學生自主學習榜樣,進一步提高管理效果。教師要靈活運用心理暗示,進一步提高小學教學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三、完善評價機制
評價是班級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能根據學生近階段的學習變現給出相應評價,使得他們根據評價內容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作出調整,保證能夠遵守班級管理,防止下階段出現類似問題。因此,教師要完善評價機制,通過“理性”和“感性”的雙重作用,從學生的心理角度進行引導,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班級氛圍,幫助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如何正確使用“感性”和“理性”結合的方式完善評價機制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運用心理學習知識,學生的因為年齡的關系,容易產生叛逆心理,不會主動遵守班級規范,因此,教師要用“感性”的方式在學生心里形成權威,用評價內容在潛意識中影響每個人,同時也不能忽視“理性”的作用,要用專業知識一次次強調班級規范的重要性,雙重影響的效果更佳明顯,有效幫助班主任解決了評價機制的完善問題。教師在寫評價內容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脆弱心理,小學階段的首要目標是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自信心,所以內容要以鼓勵為主,引導他們更加主動地遵守班級規范。
結語:在小學管理模式優化過程中,“理性”和“感性”結合的方式有效體現心理學相關內容使用的重要作用,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幫助建立自主學習信心,同時在班級規范的影響下一步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提高未來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核心競爭力。“理性”和“感性”在小學管理中的同時使用符合現代小學管理需求,對學生成長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江勛華. 談小學班主任的理性與感性管理方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6):212-212.
[2]朱加貴,趙建成.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緒”與“理性”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5):45-45.